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补上城市换乘差的那口气
时间:2014-06-16 18:49:3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纪玉 

    公共交通是许多市民赖以出行的主要选择,是政府部门有责任不断完善的一项公共服务。同时,为了不让道路拥堵、尾气污染等“城市病”愈演愈烈,发展公共交通显然是一个优先选项。既然要鼓励市民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就有必要持续提高这一公共服务的质量。快捷方便,是对任何交通工具的必然要求。对公共交通来说,一个决定性要素,就是换乘。

    上周,本报推出“城市换乘系列调查”,探访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难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从公交+轨交、停车换乘到自行车换乘,各有各的尴尬,需要对症下药,从实际情况出发,一一加以解决。

    记者调查发现,规划上的“先天不足”是很多问题的起源。有的居民小区远离城市中心,但公交配套不足,或站点设置不合理,或营运时间太短,“最后一公里”总是“差口气”;有的轨交站点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公交配套,导致车站远离站点;有些P+R(Park+Ride)停车场的容量、地理位置与实际需求不符,致使冷热不均;部分轨交站点周边缺乏非机动车停放点,车辆频繁失窃,无序停放还会阻碍周边通行……

    “先天不足”的就要亡羊补牢,后来者则要在规划上先行一步,既要符合实际需求,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城市始终在变化,公共交通这项服务,也应该有一种“动态跟踪”的思维,一方面要拿得出解决老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跟得上新需求。更重要的是,公共交通的体验者终究是市民,对他们的意见,应该格外珍视。不论是规划还是服务,都要听听居民、乘客的声音,而不能想当然、“拍脑袋”。从这个意义上说,承担轨交16号线公交配套任务的浦东南汇公交公司“让车轮跟着乘客需求跑”的思路,很值得借鉴。

    以人为本,才能发现城市换乘究竟差了哪口气,才能知道怎样科学性、人性化地补上那口气。补上了,换乘就能“无缝衔接”,市民就更能体会到公共交通的快捷方便,从而更愿意选择这种环保的通行方式。要缓解道路拥堵,不是依靠限制汽车拥有量,而是要改变汽车的使用方式,别让那么多车在高峰时段往城市中心挤。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就是要在这里体现作用。

    公共交通是一个大系统,换乘就像其中的关节,需要其他部分配合,才能理顺脉络、有机运作。但以人为本,应该始终贯穿在事前的规划和日常的服务中,才能时时把握市民关切,满足市民需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