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要把GDP用转型发展的“尺子”量一量
时间:2014-05-31 13:25:39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曼曼 

   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走转型发展的新路。作为地方领导,如何跟上转型发展的节拍,找到符合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路径?新华网特别推出“地方领导如何把握转型发展新机遇”系列报道,希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所启迪。

    《地方领导如何把握转型发展新机遇?》系列评论之六:

    在GDP的“账本”上,如果没有碧水蓝天和新鲜空气,没有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就没有社会福利的改善和百姓幸福感的提升。

    我们经常讲,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便没有道理。光鲜漂亮的GDP数字背后,产能过剩加重、生态环境恶化、地方债务激增等一系列诸多矛盾不断激化。

    有经济学家警示:当创造产值付出的资源和人类福祉的代价超出所生产的产品价值时,这样的增长就是无效经济增长。

    “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开始重塑经济发展思路,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时,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GDP用转型发展的“尺子”量一量。

    客观地看,GDP对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确实贡献了不少力量。快速的财富积累,给予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本和勇气,从而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奇迹背后是有代价的。与GDP的增长如影随形的,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环境问题。

    为了使地方政府改变“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中央“刮骨疗毒”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比如,加强对地方债务规模的约束力,扼制盲目举债冲动,堵“歪门”、开“正道”。去年以来,中央领导在多个场合表示,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目标。

    然而,“唯GDP论”旧政绩观的强大惯性,仍使很多地方更愿意在辖区内完成更高的经济增长数据,而不愿走转型发展的新路。

    不唯GDP,是对地方官员更大的考验。重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要比追求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压力更大、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度量GDP“尺子”的刻度,也需要更加多维。

    不妨先用民生的刻度来量一量,让老百姓也能从GDP中读出幸福的味道。地方政府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建设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让上学难、看病贵的无奈消失,人人都能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再以含金量的刻度来量一量,让“战略新兴产业”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国长期以粗放、浪费的方式产出GDP,产出比率与投入极不相称的时代已经到了按“停止键”的时候,我们贡献GDP的“主力军”要逐渐过渡到有竞争力、高附加值、更可持续的产业上来。

    还可以用环境的刻度来量一量,让“灰霾经济”无处藏身。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经济增长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程度。此外,它的指标更加多元,有利于增强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减少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项目上马,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污染和资源成本。

    行度有尺,才好量体裁衣;刻度多维,观照才能全面。转方式、调结构是发展历程中必须迈过的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已刻不容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