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雕塑,不可“色”撩民众
时间:2014-04-28 21:14:14  来源:荆楚网  作者:钱桂林 

    2014年4月26日,重庆大学城熙街和四川美术学院校园里摆放的裸女雕塑引发热议。当地市民认为,在大学摆放这样的雕塑有亵渎女性之嫌,而大学生却认为无伤大雅,引发社会争议。(4月27日国际在线)

  在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也会趋于开放,但面对重庆大学城熙街和四川美术学院校园里摆放的裸女雕塑,当地市民直呼受不了,认为有亵渎女性之嫌。

  艺术允许露点甚至赤裸,以裸体雕塑的形式去给人们呈现女性美,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这样的裸体得有适当的场合,得有适合的观众,若摆放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出门便见,恐怕有些欠妥。再从女性的角度而言,是不是只有一丝不挂才是美?让女性“被裸露”,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亵渎。

  艺术不是藏着掖着的私家藏品,只供艺术家自己去把玩的,而是要直面公众,接受社会品评的。内行人都知道这是艺术,那外行人整不明白咋办呢?公众的接受心理怎样,作为城市相关职能部门来讲不能全然置之度外。中国人受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浸淫,其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可能与西方人有较大的差异,如果忽视了这一人文国情,不管怎么挖空心思去搞城市美化,可能都不大被公众认可并接纳,招来非议甚至斥骂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于艺术而言,民族性与开放性并不是“鱼”和“熊掌”而不可兼得的东西。艺术在植根民族的基础上提倡开放,可以吸收和借鉴一些优秀的外来艺术,从而形成民族性与开放性水乳交融的中国特色艺术。而现在的某些城市艺术品,开放性肯定是没说的,但将遮住民族羞耻感的那块“布兜兜”彻底给扔了,让人看了很不舒服,恶心中还能感受到艺术之美吗?艺术一旦忘“本”变“色”,绝对不是什么好兆头,它可能会成为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复活的催化剂。

  善是人性的根本,城市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具有社会管理之良知,尽可能地为人们多提供健康的城市雕塑,让人看着舒服并进而欣赏到美,那该有多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