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季度地方财政55.4%靠卖地 专家呼吁土地财政转型
时间:2014-04-21 13:07:14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徐科 

  第一季度地方财政55.4%靠“卖地” 专家呼吁尽快化解“房地产焦虑症”

  推动土地财政转型,首先是确立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形成可持续的地方收入来源

  根据最新财政数据显示,“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的主角地位依旧稳固。第一季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40.3%,而同期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95万亿元,“卖地”收入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例达1:1.7。

  与此同时,由《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3个省(市)“土地财政依赖度”排名显示:23个省(市)最少的有1/5债务靠卖地偿还,浙江、天津2/3债务要靠土地出让收入偿还,分别达66.27%和64.56%。在被审计调查的市级政府中,承诺以土地收入来偿债的占比高达81%,县级政府也超过50%。

  “对地方政府而言,现在调控房地产、营改增,首先冲击的就是地方财政。”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贺军表示,与中央政府相比,没有发债权的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焦虑”更为严重,不少地方患上“土地财政依赖症”说明财税体制改革需要深化,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统一,导致很多地方只能依靠卖地推动地方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营土地”、“卖地还债”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无形之中会强化自身“商人”的角色,过度参与到市场竞争等微观事务中,这显然不是现代政府应追求的角色。因此,改变“卖地还债”的根本,还在于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

    “土地财政问题是改革很重要的突破口,地方政府要稳定的收入来源,不是通过卖地,而是通过土地的渠道获取可持续收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三中全会文件重点已经提到房地产税,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也提出要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改革最后结果之一,是形成可持续地方财政体系,不能再靠卖地作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应尽快开征房地产税,使之替代土地出让金,把土地出让金废除,从而避免地方政府的卖地和房地产化冲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提出,开征房地产税后,要对过去收的较高的土地出让金进行退税,并对低收入的人进行减免。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也指出,推动土地财政转型,首先是确立以房地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体系,形成稳定的地方税收体系的收入流量;第二,通过强化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将近三分之一的政府收支纳入规范的预算管理,有效弥补当前财政管理的一大短板;第三,有效规范土地收益分配,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有效保护国有和居民土地权益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地方政府由努力增加GDP和流转税收入转向集中力量改善当地经济社会环境,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更趋协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