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楼市调控时代 房价何去何从
时间:2010-08-02 07:56:00  来源:大河报  
今年4月份,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连环出台,在强力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楼市在观望中陷入“胶着”。

  “调控时代”的楼市将何去何从?房价向左向右?成为论坛上讨论最为激烈的话题。

  秦虹:房价上涨动力不复存在

  “眼下在全国范围内,房价快速上涨的动力已经不复存在。与此同时,此前整个市场对房价只涨不跌的高度一致的预期也早已出现分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对下半年的房价走势做出明确判断。

  她认为,此轮调控有三大核心,即控制投资性需求,增大有效供给,整顿市场秩序。在这样的政策引导下,国家的调控目标不会轻易改变。

  “最近一轮调控政策出台已经有三个月了,目前市场变化的趋势和宏观调控的方向是一致的。”秦虹说,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近公布的全国100个城市房价指数和100个城市房屋成交面积的统计指数,今年这些重点城市中,楼市成交量萎缩在40%~80%的城市占到了将近30个,一线城市整体市场成交量的回调幅度比二线城市高了20%。

  秦虹认为,这轮调控的一个明显效果,就是打破了此前整个市场的“房价将继续上涨”的高度一致的预期。最近的问卷调查表明,在近期内准备购房的人群只占到8.3%,市场浓厚的观望情绪使楼市成交量低迷,而低迷的成交带动价格松动下跌。

  秦虹指出,今年1~6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38.1%,达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多年来的历史高位;同时,上半年新开工面积增长速度是67.9%,也处在历史高位。这样大的投资量,将在下半年造成楼市供应量的集中释放,大大缓解此前楼市“供不应求”的矛盾,改变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

  赵晓:第三季度房价将出现下跌

  “眼下买房尚早,买地正好。”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赵晓对于房价的判断相当直接,“现在是开发商买地的好时机,而百姓买房,我觉得还可以再等一等,估计今年第三季度房价会出现下跌,但今年年底楼市可能会重新升温。”

  “今年一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速达到了11.9%,紧接着,国家就出台了号称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换句话说,担心经济过热,担心物价上涨过快,担心房价过快上涨,这些担忧,构成了今年楼市调控的大背景。”赵晓说。

  赵晓认为,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扭转了此前市场对经济过热的担忧。接下来中国要面临的问题,不是如何抑制经济过热,而是经济如何“保八”。基于这些判断,赵晓认为楼市下半年可能会“见底”。

  “中国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必须依靠城市化进程,而中国城市化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赵晓指出,目前在中国出口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从“全球化带来的外需增长模式,转向由城市化推动的内需增长模式”,只有城市化的道路,才是拯救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的道路。

  而中国城市扩张的关键,是要大力发展保障房。“如果未来一半人口特别是新增农村进城人口住保障房,按人均25平方米建筑面积及每平方米2500元投资计算,投资总额将高达28万亿元。”赵晓认为,在保障性住房方面,中国可以学习成熟的“新加坡”模式,在新加坡超过80%的住房都是由政府提供的。

任志强:经济增长房价难跌

  “今年下半年,由于供应量的增加,即便政府不出手调控,房价本身也就存在一个下降趋势。但是从长期来看,宏观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的国家,房价绝不可能下跌。”华远集团总裁、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拿出最近50年来的历史数据说明他的观点。

  他把日本、中国香港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与GDP指数的关系作了一个对比。数据显示,在任何一个国家GDP处在上升时期的时候,是看不到房价大幅下跌的。

  任志强说,基于对中国未来经济的信心,只要中国宏观经济繁荣,房价就不可能出现大跌。

  “目前开发商手中至少还有1.4万亿的资金,可以熬过‘寒冬’。”在谈到开发商资金紧张的问题时,“任大嘴”再度放言,严厉调控下,“大开发商不差钱”,不要指望开发商因为资金短缺而降价。

  胡葆森:河南地产将加速发展

  “在未来3~5年,郑州市中州大道以东、中牟县城以西的区域内,我认为住宅均价将会突破1万元。”作为中原地产界的大佬,建业地产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对郑州房价的预计更具有“贴近性”。他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同样是出于宏观经济繁荣和人均GDP的持续增长。

  “房地产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通常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800到1000美元的时候,房地产行业商品化市场将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大约到了3000美元的时候,这个行业将会进入加速时期,一直到人均GDP大约到13000美元的时候,发展速度将会放缓。”胡葆森说,根据这种规律,河南的人均GDP达到13000美元,显然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可以预见河南的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处在一个加速发展时期。

  董藩:没有房地产保不住中国

  房地产对中国经济有多重要?房地产业的支柱地位究竟应不应该持续?与会专家展开交锋。

  具有房产界“最具争议人物”之称的经济学家董藩提出了“没有房地产保不住中国”的论断,认为目前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过热、必须进行打压的判断是不全面、不正确的,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二次探底”。

  “有人说,中国的房价收入比远远超过西方的水平,所以有房产泡沫。但是我们没有把单位建房和小产权房、城中村建房算在里面,怎么能跟国外比呢?而且我们卖的全是新房,国外卖的全是旧房;同时,外国都是小城镇,40万人口的城市在加拿大就是第二大城市,到英国就是第三大城市,规模不一样也是不能比的。此外,我们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外国用的是中位数,我们用的是平均值。还有外国土地是私有的,只要房价上涨,很快就会盖房出来平抑房价。诸多因素导致中国房地产市场和国外不能完全平行比较。”董藩试图颠覆“房价过高论”。

  董藩同时指出,目前中国不是房价过高,而是“分配不公”。“许多经济适用房的土地,都被强势单位拿来盖带有福利性质的房子了”。与此同时,在土地招拍挂的过程中,和房地产项目审批的过程中,不少环节滋生腐败。目前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腐败推高了房价。”

  “眼下只有房地产和汽车是中国老百姓缺少的,但是与房地产相比,汽车的产业链相对较短,产业规模也小得多。”董藩认为,眼下中国经济当中,房地产业的支柱核心地位无法忽视,只有房地产对经济的刺激才是有效而直接的。

钟朋荣:抓紧时间赶快建房

  “未来资源价格必会大涨!资源稀缺是世界性的问题,更是未来中国经济第一难题。中国怎么办?我认为眼下政府应把房地产业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产业,抓住全球金融危机的机会,将全球的廉价资源变成中国的房产!中国开发商可以抓紧时间,提高开发质量,在今后一段时间把今后几代人的房子盖完!”经济学家钟朋荣的一席话,让论坛现场的开发商们“热血沸腾”。

  他指出,中国在国际市场缺少议价能力。从铁矿石谈判就能看出来,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卖什么,什么就不值钱。

  “未来全球市场上什么最贵?一定是中国不能制造的东西。”因此他认为,中国目前应采取的策略是利用经济危机、资源价格大跌的机会加快发展。因为全球大宗商品用美元标价,未来铁矿石、铜等资源类商品价格翻倍上涨的话,中国造房成本会成倍上升。因此现在“应趁资源价格相对较低,把未来几辈子的房子建完!”

  【嘉宾锐语】

  ○当别的企业在“抢面粉”的时候,我们力争做一个优秀的“面包师”。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秦虹女士在谈到4月份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引起的市场转变时说

  ○如果全都“向中看”可能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是所有的市长、地产商都认为,我们的价格还处在低位,希望价格上涨,另外一个问题是老百姓认为我们就要遭殃了,我们可能还买不起,这是一个明显的矛盾。

  ——“向中看”是机遇?是挑战?在任志强眼中,中部二线城市这个拐点不好拐

  ○现实情况是,如果有这么多人买,这房子就会涨,如果没有人买,这房子就会降,所以这就是大家是拿手投票还是拿脚投票,如果拿手投票可能就会涨,如果拿脚投票可能就会降。

  ——“投入资产”还是“甩脚走人”,任总抛出的选择,很难

  ○目前,中国经济约等于中国房地产!

  ——具有房产界“最具争议人物”之称的董藩教授如是说。

  ○没有房地产,保不住中国!

  ——董藩教授不改本色,演讲题目再抛“响雷”

  ○老百姓是划片的,对城里人来说房价高,只要多占耕地、多盖房子房价就会低,我们不能只听到城里的呼声,看不到农民的眼泪。

  ——董藩教授说,他不替任何利益群体说话,只代表市场说话

  ○当今世界经济中国人卖体力,欧美人卖智力,中东、澳大利亚、俄罗斯卖资源。资源瓶颈是我们永远的痛,我有一个观点,凡是中国人造不了的东西,以后都是天价。

  ——钟朋荣教授一语道出我国经济现状中的硬伤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