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为东南西北都建火车站鼓个掌
时间:2014-04-14 20:33:05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唐螂 

  广州不知不觉间已成千万人口的城市,40年前建的广州火车站,已不堪重负,更新换代顺理成章。当然,作为城市记忆的标志性建筑,很多人恋恋不舍,更有人提出将广州火车站“存档”的愿望。而日前,副市长王东表示,在保护城市记忆建筑的前提下,广州市其实东西南北都应该有火车站;旋即,媒体也透露,增城火车站已破土。

  现有的广州火车站运行之初,在广州是大件事。当时的城市不大,人口也有限,春运和人群分流之类的事,根本不用想。当时火车站设计时,大概已有了新广交会的构思(从海珠广场迁址到流花宾馆、友谊剧院一带),所以,方便是第一选择。当年火车站广场可算是城市最大的公共广场,设计看上去是合理的,西面是省汽车总站,东面则是机场的候车点,往南则是以南方大厦为代表的老城区商业旺地……当年的广州人徜徉在新落成的火车站广场上,颇有些走在“天安门广场”的意思。殊不知,后来的火车站广场被周边的单位分割,广场的意义也不再存在。

  其实,对于广州更有城市记忆意义的火车站,还有已消失的广州南站、西场货运站,等等。由于种种原因,那些车站都没能留下来,连历史的象征性碑文也难见。老火车站留不下来,当然很好理解,由于城市扩张,原火车站地皮自然是旺地,既如此,谁又舍得拿出来为历史服务?

  如果说原火车站的去与留,是个有没有城市文化记忆观念的问题,那么,新火车站怎么建,就直接衔接城市的未来了。王东副市长提出的东南西北都应有火车站的观点,显然是明智和现代的规划观点。长期以来,在建交通枢纽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建一些所谓的标志性建筑,来展示自己的“高大上”情结。然而,为了解决春运人群分流问题,广州火车站可是吃够了苦头,正因为它是唯一的火车站,所以,整部春运历史,不得不以这里为舞台展开。可以说,如果广州火车站真有历史记忆的话,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前十年的春运,就是其“历史记忆”的最深刻的痕迹!

  可见,我们的城市真的不能再抱着唯一或者最大枢纽这样的观念,总想以历史性建筑来解决动态的现实人群服务的问题。事实上,广州市应该按照自身的辐射方向,建立不同层级的交通节点,这些节点以便于分流人群、便于人们往返、便于物流的交互流通为原则。由于土地财政的思维影响,在相关规划决策中,人们总认为只要有大型枢纽的规划存在,就一定能推高地价。实际上,地价可能上去了,但政府未来的支出,同样也会因这些大型枢纽的伺服成本而大大增加。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政府还是热衷于搞这个城那个城,其实就是这种思维作祟。为了亚运会,我们建成了许多大型建筑,但维护成本,却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就是令人扼腕的例子。王东认为广州城应当东南西北都建火车站的观点,其意义不仅于火车站,更在于这位分管规划的副市长的看法,也许能令广州决策层对城市拍板时更加务实。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