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兰州水污染事件追踪:事发自来水厂被化工厂包围
时间:2014-04-14 13:18:19  来源:新京报  作者:王瑞锋 郑硕  

  11日,兰州市惟一供水企业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出厂的自来水被曝苯含量超标20倍,自来水24小时内不宜饮用,引起舆论广泛关注。昨日,兰州官方表示,初步查明是周边地下含油污水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被污染的4号线自流沟开始更换管道。

  记者调查了解到,涉事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原兰州市自来水厂)经过近60年的发展,如今陷入了兰州石化等诸多化工厂的包围中。而意外事故频发的兰州石化,对自来水厂和附近村民的生活已经构成了威胁,村民曾多次申请搬迁未果。直到昨日,被污染的自流沟沿线80余户村民才被纳入搬迁计划中。

  “年久失修”的自流沟

  首先被破拆的4号线自流沟,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被破拆的沟内仍可以闻到轻微的油污味道。

  昨日下午,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开始对位于西固区贾家堡西侧受污染的自流沟进行管道更换。

  现场负责施工的一名李姓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前日,威立雅水务集团制定了初步方案,将把水泥砌的自流沟换成特制的球墨铸铁管。

  施工现场,多辆推土机将自流沟上方50厘米厚的浮土清理后,水泥浇筑的自流沟露出表面,大型机械和施工人员开始对水泥管道进行破拆。首先被破拆的4号线自流沟,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宽约2米、高约3米,墙体厚度约30厘米。墙体内侧,还贴着一些防渗漏的材料。被破拆的沟内仍可以闻到轻微的油污味道。

  据了解,这条自流沟建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使用已经超过60年,年久失修。该负责人称,自流沟水泥板的连接处会有缝隙,缝隙塞有填充物,油污经年累月可以腐蚀填充物,而此次更换的管道是球墨铸铁管,这种管道在抗腐蚀、抗震性和密封性上均优于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管道。

  大型吊车将口径1.6米、长约6米的铁管逐一吊起,放置于已经破拆好的4号线内。据威立雅水务集团管道公司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更换管道的区域长约一公里,预计将在20至30天内完成。由于自流沟3号线和4号线紧挨并行,两条线路都将更换管道。

  据此前媒体调查,兰州石化的排污干管由前苏联某设计院设计,全长25.88公里(后延长至26.78公里),1960年正式投入使用,迄今已服役50多年。目前仍以每天约7万立方米的流量排污,而该管道在2004年就被认定超过了使用极限。但目前无法判断这些油污是否来自兰州石化的排污干管。对此,昨日兰州石化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据河北省某规划设计院的一名王姓专家介绍,由于以前城市发展缺乏长远规划,较老的供水管线布局相对杂乱,甚至在部分地方,管线铺设较浅,无相关明显标示,甚至与其他管线重叠,导致管线遭到破坏。目前城市供水管线主要有砖混结构、钢管结构、PVC结构、多种混合结构等几种方式,相对而言,PVC和钢管结构在防渗漏和耐用性上优于砖混等结构。

  被化工厂包围的自来水厂

  兰州石化厂内的一名工人认为,即使没有地下油污水渗透进自流沟内,被化工厂包围的自来水厂也面临水质被污染的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兰州自来水厂始建于1955年,是国家“一五”期间投资建设的供水企业,以黄河水为主水源、地下水为补充。目前企业日供水能力达到138万立方米,实际日售水量60万立方米左右,管网总长698公里,承担着确保全市安全供水、维护城市正常运转的重任。

  2007年8月,法国威立雅水务入股原兰州供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金10.9亿元,市国资委占有55%股权,法国威立雅水务占有45%股权,合作期限30年。

  就在自来水厂的自流沟上,坐落着数家化工厂。自流沟南侧20多米,是兰州石化302工厂,北侧60多米是兰州石化303、304工厂,主要生产乙烯和合成橡胶等化工产品。据此前官方通报,化工厂的部分管线从自流沟下穿行。

  这条自流沟穿越化工厂区后,也穿行至紧邻兰州石化的西固区贾家堡村。村子里一名76岁的管姓老人说,贾家堡村傍黄河而居,有着四五百年的历史,全村有200多户村民。

  早在1958年前后,兰州市自来水厂和化工厂开始建设。当时的建设模式是“一水二电三化工”,自来水厂、电厂和化工厂几乎同时兴建,当时地下管线的铺设错综复杂。

  据老人介绍,1987年左右,化工厂曾发生过一次爆炸,导致油污泄漏,这也是第一次直接对该自流沟造成的污染。他曾经看到,当时的施工人员使用了类似“塑料膜”的材料对沟体进行修复,“当时能闻到水有味,但不知道苯是个什么东西,现在知道了”。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国家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王金生的印证。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初步判断兰州自来水中的苯来源于兰州石化上世纪80年代发生泄漏事故后渗入到地下的污染物。自流沟设计寿命到期了以后,收缩缝老化,滞留区的含苯地下水通过收缩缝进入自流沟,进而污染到水质。

  昨日下午,兰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初步查明周边地下含油污水是引起自流沟内水体苯超标的直接原因。兰州石化厂内的一名工人认为,即使没有地下油污水渗透进自流沟内,被化工厂包围的自来水厂,也面临水质被污染的风险。

  这名工人说,该区域林立着大大小小数十家化工厂,大气中的沉降物落入自流沟上方的土壤中,日积月累对土壤造成污染,而降雨沉浸土壤后形成污水,一旦自流沟发生破损,也会导致自来水污染。

  在事发自流沟一侧的地势低洼处,仍然积存着不久前下过的雨水,这些积水呈现褐色,周边是一片枯草。

  事故频发的兰州石化

  除了官方公布的兰州石化发生的两起爆破和着火事故外,兰州石化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曾发生过至少6起安全事故。

  据兰州石化官方网站显示,该公司是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企业,公司拥有1050万吨/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和7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主要生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基础油、合成塑料、合成橡胶等石化产品。

  但这一石油化工企业,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

  事实上,除了昨日兰州官方公布的兰州石化发生两起爆破和着火事故外,兰州石化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曾发生过至少6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早在2007年2月,兰州石化的合成橡胶厂一车间发生爆炸着火,造成6人不同程度受伤。最严重的一起爆炸事故,发生在2010年1月7日。当日下午,兰州石化303厂内一罐体泄漏,致使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产生静电引发爆炸着火。这一事故直接导致6人遇难,20多人受伤,在17公里外的市区都有震感。

  紧邻303厂区围墙的自来水厂自流沟,同样受到震动。这一事故的爆炸中心距离贾家堡500米远,导致贾家堡大部分民房顶棚开裂,窗户玻璃破碎。村民说,其中一名女村民被震裂的门框砸伤,至今仍然住院。

  昨日,在距离贾家堡一两百米远的兰州石化乙烯厂罐区门口,张贴的风险告知牌上写着:“周边居民不要在罐区围墙边修建房屋,球罐如发生爆炸,冲击力特别大,将有可能摧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就在此次水污染事件发生前的3月6日,部分贾家堡村民曾发现水有异味,市区居民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但3月9日,当地媒体发布消息称,官方查处了水质问题的造谣者,3月6日200多个投诉水问题的电话也下降至3个。

  贾家堡村民屡受兰州石化所累。为了能够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多年来,贾家堡村民曾多次向西固区政府反映,要求搬迁,但均不了了之。直到昨日,兰州官方开始对自流沟沿线贾家堡和牟家堡的80余户村民房屋进行统计测量,计划实施搬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