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出租车拒载须打好组合拳
时间:2014-04-02 19:31:00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屈金轶 

  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4月1日起实施。规范明确,乘客上车前,出租车司机不得有询问目的地等挑客行为。除包车服务外,要使用计价器,不得议价,不得绕路。此外,出租车企业对于乘客投诉,应在24小时内处理,10日内处理完毕,并将结果告知乘客。  (4月1日《长沙晚报》)

  出租车行业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行业出现挑客拒载等违规行为,可谓害人害己:一是侵害乘客利益和权益;二是伤害出租车行业形象甚至城市形象。1日起实施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被称为出租车服务规范“国标”,“国标”以空前的力度,比如设置“禁问令”等条款,来治理久为人所诟病的出租车挑客拒载等,无疑是众望所归、民意所在。

  当前,“打车难”仍是许多城市的通病。有79.7%的网友反映其所在的城市“打车难”。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有8.48%的人表示通常需等待半小时以上,45.29%的人表示打车需等待10分钟至30分钟,仅11.68%的人表示等待出租车的时间在5分钟以内。在如此等车难的情形下,若再遇挑客拒载,乘客恼怒或埋怨打车“等不起也伤不起”,便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路太远、路太近、路太堵 ,任何一项都能成为出租车司机挑客拒载的理由。司机能如此“牛气冲天”,尽管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根源在于出租车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这边厢,是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那边厢,是被扎紧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在客源充足与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形下,出租车乱象频出也就难以避免。在没有对出租车体制机制、运营模式进行改变的情形下,“禁问令”显然难以治愈“打车难”的顽疾。

  “禁问令”出台前,各地对于挑客拒载等行为,也是处罚甚严。如长沙市今年2月出台了近年来最严厉的处罚措施,出租车一年内累积两次拒载,司机将被列入黑名单,取消服务资格,并配合开展新一轮的整治拒载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部分城市,禁令形同虚设,处罚规定束之高阁,挑客拒载依旧。何以至此?源于常态性执法长期缺位,而运动式的选择性执法,致使一些出租车司机心存侥幸而挑客拒载。何况如今出台的“禁问令”,确切地说仅是一个倡导性文件,并不具有刚性的约束力。难道仅依靠司机个人的道德自律,此后不再挑客拒载,这恐怕也是一厢情愿!

  由此看来,如果要使“禁问令”的善意初衷落实到位,尚需要打出组合拳。这意味着,严厉的处罚措施及强有力的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对挑客拒载的司机形成必要的震慑力。此外,出租车体制机制、运营模式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或改良也是题中之义,如适度减免出租车司机的“份子钱”等,以减少他们的生活压力,他们才更愿意去遵守“禁问令”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当然,鼓励消费者积极维权与表达诉求也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我们才有理由期待,出租车能早日摒弃挑客拒载等恶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