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全国37万套公租房走向现实 新型公屋莫变贫民窟
时间:2010-07-28 11:09:02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近日,北京市公布实施《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表明北京公租房建设迈出实质步伐。除了北京外,上海、重庆、天津、广州等城市的“民生住房蓝图”中,都相继明确了规模可观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今年全国37万套公租房的兴建任务已下达。种种迹象表明,经过商品房价暴涨和调控的洗礼,“大力建设公租房”已从口号落实到行动,一场规模庞大的建设热潮正在袭来。

不过,业内专家指出,旨在解决“夹心层”过渡性住房问题的公租房建设,不能“一窝蜂”地大干快干,有限的财政资金和开发投资应向新移民集中的城市倾斜;其次,公租房的建设资金应当多元化,在民生的基础上保证一定的投资回报;更重要的是,在“名目”众多的保障房体系中,公租房如何公正、有效地解决“夹心”人群的住房问题,防止其重蹈经适房的覆辙,将考验地方政府的智慧。

“夹心层”的新期盼

今年7月,老家在河南商丘的马明磊刚从北京一所文科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杂志社工作。拥有北京户口的他最近仔细研究了新出台的公租房条例。“我现在月薪3000多,租房住得花掉1000。近几年内在北京买房基本没有可能。以我的条件,申请经济适用房也很难,所以,打算看看公租房。”

在以往的保障房体系中,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限价房等品种基本面向本地的中低收入居民,像马明磊这样的城市新移民则被排除在外。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处于“夹心层”地位的城市新移民规模日益庞大;其中,包括大学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并逐步融入城市的外乡人,也包括未获当地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意见,凡年满18周岁,有稳定就业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本市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城市住房保障标准的,都可以申请公租房,不受户籍限制。

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日前公开表示,夹心层的住房问题将主要通过公租房来解决。“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是阶段性的,随着收入增长,这部分人群将具备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支付能力,公共租赁房租金水平比较适度,租赁关系相对稳定,符合他们在一定阶段内租赁住房的实际需求。”
齐骥坦言。

近期,各地公租房建设规划陆续出炉。其中,重庆在未来三年内将建设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目前,该市公租房已开工750万平方米。在北京,目前有10余个公租房项目正在建设,可提供房源逾8000套。2010年,北京将新建5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广州计划今年推出3000套公租房,同时还将考虑建设外来工公寓、安置房等。

与主要城市目前的“夹心层”人口规模相比,上述公租房建设计划依然显得“杯水车薪”。以北京为例,该市有着近510万外来常住人口,“夹心层”人群数以百万计;每年,北京新毕业大学生便超过20万人。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指出,北京万余套公租房远远不能满足外来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诉求,而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公租房同样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在“街道登记轮候申请”的背景下,如何公正、公平地遴选住房群体,防止新的权力寻租,依然是老百姓聚焦的重点。

“公”屋吸引民资难题待解

“在香港、美国,公租房都由政府主导,公益性机构负责运营,民营资本基本不愿意参与。但在内地,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有限,需多元化融资筹建公租房。不过,如何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并保证其收益率,这是一个大难题。” 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指出。

前不久,住建部表态鼓励开发商参与公租房建设。下一步将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公共租赁住房运行机制。鼓励各地发展由企业投资和持有公共租赁住房产权,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租赁和维修等日常工作。

“这种企业可以由社会机构出资设立,也可由社会机构和政府共同出资组建。”齐骥表示,在资金方面,除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外,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公共租赁住房中长期贷款,拓展公租房融资渠道。

从目前的方案看,公租房的建设主体依然不明确。有开发商表达了参与意愿,但真正打算介入的房企肯定不多;现在,租金水平、产权归属都还没有确定,开发商显然不会做赔本买卖。”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以公租房计划建设规模最大的重庆为例,公租房的预计造价为每平方米2500元,3000万平方米建设规模预计总投入约750亿元,每年约250亿元。一般而言,财政资金至少达到公租房建设总投入的20%,这意味着,重庆每年对公租房的财政投入至少达到50亿元。这对地方财政的负担显然很重。

开发商建设公租房并为持有式物业,按重庆的标准,租金价格按建设成本利息加维护费计算,控制在市场租金的60%以内,这样,开发商成本回收时间长,获益低。”重庆大学房地产学院院长任宏指出。

而据重庆市建委有关人士介绍,除了中央安排的专项资金、财政年度预算安排资金,地方土地出让收益的5%以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也曾被考虑作为融资渠道,但香港方面的基金和重庆初步接触后无果而终。原因是类似的金融产品有一个前提,即房屋产权“私有”,而这不符合公租房姓“公”的原则。

“现在,扩大公租房建设规模,仅仅靠财政远远不够,须大力引入社会资本。但社会资本参与的前提,一是符合资本回报率要求,二是产权清晰。否则,地方政府只能依靠土地出让方面的优惠,来吸引开发商参与公租房建设。”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指出。

任志强建议,应发展社会租赁性住房,由社会化基金组合信托提供融资,由非政府组织负责运营,租金按照市场化定价。“英国就按照这种模式运营,一方面解决了公租房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房地产信托还让富裕人群多了一个回报稳定的投资产品。”

做好配套谨防“贫民窟”

“在很多西方国家,公租房往往和贫民窟联系在一起。主要原因是公租房周边的基础设施、商业配套、人文环境比较差,租赁群体的流动性又比较高,导致社区的档次日益降低。”业内专家建议,公租房应当“安插”在临近城市中心的区域,同时完善周边配套,防止出现新的贫民窟。

“公租房的租赁群体,往往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如果建的区域远离主城区,上下班、购物、就医等社会活动的时间成本将很高。”21世纪不动产分析师齐凡指出。

因此,住建部官员指出,公租房要在生活便利、公共交通沿线区域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比如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原址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在配套成熟的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等。同时,鼓励社会存量住房用于公共租赁住房。

重庆首个公租房小区“民心佳苑”可容纳住户1.2万户至1.5万户。该小区有运动场地、超市、水体、小学、幼儿园及中心景观绿地,由专业物业公司管理,距即将通车的轻轨只有500米左右。

根据重庆的经验,该市将在主城区一、二环线之间规划的21个聚居区中布局21个公租房建设点,公租房均分布在轻轨沿线或交通、环境、配套等条件较好的地区,平均容积率控制在3.8,并与商业楼盘实行“混搭”。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孙元明认为:“让公租房住户与商品房住户有机地融合,均衡享受公共服务,不会有心理落差,避免形成新的贫民窟。”

在北京,公租房也基本位于城市功能区内交通便利、市政设施配套或产业功能聚集区域的“黄金地段”,并与商品房项目配建,防止公租房过于孤立。同时社区内要求配置洗衣房、食堂、文化活动室等便民设施,适当提高托幼、小学、社区医疗卫生等配套标准。其主要目的是提升社区品质和环境质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