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霾需要多少年
时间:2014-03-22 22:08:4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武卫政 

  经常有人问,治霾需要多少年?这么问,说明人们迫切希望早点治好,但是很难有个标准答案。

  今年两会前夕,科技部有关人士向媒体通报灰霾治理科技工作情况时表示,洛杉矶、伦敦、巴黎等城市灰霾治理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类似我国当前的污染阶段,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相关治理工作。国外经验表明,灰霾可治,但是治理需要30年左右的时间。在更加严格有效的环境管理要求及现代科技支撑下,我国治理灰霾不需要这么长时间。

  其实,发达国家治理空气污染,何止30年。1943年洛杉矶发生烟雾事件,到1999年一级污染天数为零,时隔将近60年。1952年伦敦发生烟雾事件,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空气质量才得到基本改观,时至今日,伦敦仍为欧洲空气质量差的首都之一。法国近日1/3国土受雾霾影响,巴黎实施机动车限行措施。治污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达国家的治理一刻也没有松劲。

  应该说,几乎所有走工业化之路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空气污染。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严重空气污染问题所需时间或许会有所缩短,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中国的空气污染,和发达国家有同有异。相同之处,空气污染的主因都是本国人排放超过环境容量。不同之处,除了基本国情差别大,发达国家的空气污染是在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当前的空气污染,是二三十年积累下来集中爆发的,新老污染叠加,区域之内相互影响,情况比发达国家复杂得多。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只能一边借鉴人家的做法,一边探索自己的治理之路,难度更大。

  防治空气污染,从根本上说要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转型谈何容易!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还要持续若干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总量、机动车保有量、工地数量都会上升,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压力仍然很大。另一方面,转型要触动各方利益,修法和立法、调整能源资源价格、开征环保税、淘汰过剩产能等举措,既要考虑“改得动”,也要考虑“可承受”,必须循序渐进。

  说到科技,也不可过于乐观。治霾需要科技支撑,但有了好的技术,不等于能用好这些技术。比如,国内不是没有成熟的脱硫脱硝技术和设备,有些企业就是不愿用,有的名义上用了,却只在有人检查时才开机,或者篡改数据。真正能让科技发挥积极作用,得在科技之外下功夫。

  还有一点,好空气的标准是变化的。我们现在的治理目标,依据的是2012年发布的空气质量新标准。这是世卫组织推荐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标准,比发达国家采用的标准低得多。且不说达到这一标准不容易,将来达到这一标准后人们还会要求向发达国家看齐。那时候,我们不仅要保持已有治理成果,而且得再攀高峰。

  治霾,关键在行动,何必纠结多少年?倒是应该经常问一下,我们使了多大的劲?真使劲、不松懈,才是治霾的硬道理。只有像愚公那样每天挖山不止,才能早日多呼吸好空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