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雾霾走了,治霾的紧迫感不能走
时间:2014-02-27 18:10:29  来源:新京报 

  生活在雾霾里的日子,每个人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时才是尽头?现在,雾霾终于走了,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仍不免惶惶然:雾消霾散之后,治霾的紧迫感会不会随之也“松一口气”?

  昨夜一阵细雨,伴随着阵阵微风,带来清新空气的同时,也驱散了困扰华北地区、黄淮一带长达一周左右的雾霾。

  沉沉雾霾之下,治霾的紧迫感也在与日俱增。在过去的一周中,环保部先后通报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数个省份多个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行动情况,据统计,已有70多家企业遭环保部“点名批评”。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自从21日北京市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以来,北京已经有147家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天津也紧急启动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同时,在北京及不少城市,很多市民也自觉减少开车出行,选择公共交通。

  雾霾之中,这些积极的措施,都有助于缓解雾霾的压力,提升治霾的协同性与有效性。雾霾的危害性与严重性无须赘言,据新华社报道,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中国有七分之一的国土被雾霾遮覆。雾霾面前,谁都没有特权,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没有什么比呼吸更重要的了。

  围绕治霾,一些地方官员也立下了“军令状”,作出了“背水一战”的决绝姿态。伴随着这种“紧迫感”,一些应急举措也纷纷付诸实施:停工、减产、禁烧、发布橙色警报、建议市民减少出行等。

  非常时期,不管是关停工厂,还是洒水抑尘,每个人心中都紧绷着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时才是尽头?现在,雾霾终于走了,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但仍不免惶惶然:雾消霾散之后,治霾的紧迫感会不会随之也“松一口气”,下一次是否会出现类似的、甚至更为严重的雾霾?

  换言之,在迎来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后,如何才能避免治霾的“健忘症”?

  正如习近平近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所强调,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治霾虽然是“持久战”,无法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但一旦患上“健忘症”,一曝十寒,则可能会贻误最佳的治理时机。去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大气国十条”《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这些都需要详细的整治措施和具体的时间表。

  因此,尽快打消侥幸心理,延续“非常时期”生态考核的压力,只有时刻把雾霾当作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心头,才能将治霾进行到底,打赢这场“呼吸保卫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