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勿让环境忧患“霾”在麻木心态里
时间:2014-02-24 17:07:4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时言平 

  虽至早春,却难见明媚。最近,大面积雾霾笼罩着中国的中东部地区,近七分之一的国土被殃及。而面对此“心肺之患”,民众只能苦痛地呼吸,等着大风将霾吹去。

  面对雾霾锁城,民众似乎习惯了它的存在,恰如面对日出日落、风霜雨雪。这种人为制造的环境灾难,民众在应对上,渐渐显得自然,不再愤怒、不再诧异、不再忧心忡忡——预警信息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街上少了许多抵御霾毒的口罩……曾经触动公众神经的环境灾难,因为心态的麻木,竟然变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

  曾经,因为麻木,我们缺乏对环境的呵护,制造了雾霾这不得不亲自吸下的毒;如今,我们难道还要因为麻木,失去改造这恶劣环境的机会?雾霾锁城,我们已无可以喘息之地,迫切要做的,不是去适应这种恶劣的环境,而是应该祛除这种“心肺之患”,重新拥抱蓝天。

  一旦对这种环境灾害不再敏感失去警觉,在集体无意识当中,这种恶劣的环境非但不能变好,甚至还将继续恶化下去。具体到民众健康和公共生活:对于个体而言,也许会忽视雾霾的危害,缺乏必要的防护,很容易对健康产生伤害;对于公共生活而言,缺乏对环境的敏感,民众将无法改变生活的陋习,继续污染环境,而对于企业的废气排放,监督也必然减弱,对于倒逼政府治理也变得不再迫切……

  必须正视,雾霾的毒,来自于环境理念的毒。正是因为我们在麻木中放纵,人类的命运才跟艰难的呼吸联结在一起。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所生长着的这片土地的过客,无底线的透支,不但剥夺了后辈享受湛蓝天空的权利,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陷入霾毒之中。如果再不从这种麻木中醒来,再不对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敏感,注定着健康安全和清新生活的继续沦陷。

  雾霾重现,民众似乎不再惊觉。但很显然,人类脆弱的呼吸道和心肺,显然无法抵抗毒霾的伤害。也许,环境的治理不能一蹴而就,面对雾霾萦绕的生活,我们甚至无计可施,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若不从细微处去防范,麻木的代价必然是健康的损害,若不从点滴去改变,势必难以重新迎来清新的呼吸和湛蓝的天空。因为环境忧患意识的缺失,我们失去了蓝天净土,面对雾霾这样的环境报复,我们难道还要继续麻木下去吗?保持环境的敏感,保持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是逃离雾霾生活的重要前提。雾霾不能光等着风来驱散,更需要靠事在人为的改变。

  对每一次雾霾的侵袭保持惊觉,对每一次PM2.5的伤害保持痛感。唯有环境忧患意识的沸腾,才能真正换来空气的改变,无论是日常生活践行环保,还是倒逼相关部门建立规章、积极治理。不要等到身体被雾霾毒害了才开始抱怨,不要等到健康集体沦陷才感到恐慌,保持对环境的忧患,保持对恶劣环境的警觉和痛感,才终有告别雾霾袭扰的那一天,才能最终解决“心肺之患”。

  因为麻木,我们招来了雾霾这个梦魇。如今,不能因为麻木,失去驱除这个梦魇的机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