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都社论:打破土地供应垄断,才能提高土地使用率
时间:2014-01-13 16:03: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央要求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要以盘活土地存量为主,今后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由此观之,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前提是推进新一轮土地改革,打破土地供应垄断。

    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在2014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央要求东部三大城市群发展要以盘活土地存量为主,今后将逐步调减东部地区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除生活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

    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无节制扩张及规模为先导致的用地效率低下一直备受诟病。城镇化的关键其实在于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即市民化,但在中国上一轮的城镇化中,主流做法却是以城市土地剧烈膨胀为优先的“摊大饼”模式。国际上城镇规划一般规定建设用地不得超过总面积的30%,而在我国的某些大城市这一比率已接近50%。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土地急剧扩张的同时人的城镇化却没有跟上,而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1990-2000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90.5%,而城镇人口仅增长52.96%,两者相差1.71倍;而2000-2010年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83.41%,城镇人口仅增长45.12%,两者相差1.85倍。

    无序造城扭曲了城镇化的美好愿景,这种无节制的扩张甚至可以说是对城市规划的破坏。因此,在2012年底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推出之后,2013年一整年都弥漫着一股“造城焦虑”,人们普遍担忧地方政府借城镇化之名行圈地之实,将大量农村集体用地变为建设用地催生更大的房地产泡沫,重蹈上一轮城镇化“有城无市”的覆辙。

    去年国务院多次强调,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而本次虽说以“原则上”三个字漏了一点口子,但“不再安排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已明确表示出用“断奶”的方式从客观条件上约束圈地造城的态度。在这一时点叫停新增建设用地,或许与常年用地效率低下而导致有限的土地资源逐渐枯竭有关,按照目前的新增用地速度,广州2015年前将无地可用,而深圳在2020年前实际可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只剩42平方公里。开拓存量用地的潜力,推广集约化的用地方式,可谓迫在眉睫。

    需要注意的是,圈地造城、用地效率低也是土地财政酿出的苦果之一。土地供应由政府垄断,勾地权在地方政府手里,且圈地成本低,这必然带来巨大的卖地冲动。在这一过程中,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卖地冲动也会随之增强。地方政府当然更倾向于以“地主”身份卖地,而不是以经营者身份开发每一块闲置土地的潜力———即使低价出让工业用地招商引资带来粗放式的发展和资源浪费,高价售出商住用地导致人居环境恶劣,背后也都是资金、G D P和政绩。

    所以,在维持土地财政的情况下,即使多年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被多次强调,十七大报告也曾提出“规范发展土地市场”,要求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但时至今日,用地效率低的情况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显然,如果放任土地财政存在,仅叫停新增建设用地,不但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上收效平平,更可能造成进一步推高房价的客观效果。土地资源本就有限,叫停之下剩余的可售建设用地更是成了“绝版”,而土地供应仍由政府垄断,即使可能只是“原则上”叫停而实际上有松动,看涨预期就足以将今年已热闹非凡、地王频现的土地市场再推上一个高峰,如此一来,作为下游市场的房地产也将水涨船高。

    由此观之,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前提是推进新一轮土地改革,打破土地供应垄断。否则,在行政配置资源的土地财政模式下,市场难以发挥作用,“原则上”叫停新增建设用地挡不住卖地冲动,圈地成本低下和农地无法确权终会导向“有城无市”的老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亦将沦为空谈,反而可能造就房地产市场的又一波疯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