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给老人分“颜色”制定保障制度
时间:2013-12-01 19:15:46  来源:中国网  作者:穆光宗 

    社会老年学认为,老年人口是性别、年龄、社会经济文化特征、个体能力、资源拥有等诸多方面差异性都显著的一个特殊人群,属于通常所说的“异质性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和老年高龄化的发展,这个群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日趋增大。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在制定老年保障制度与福利政策时需要采取差别化的策略。

    如果用不同的颜色来标识老年人口的各类亚群体,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是一幅怎样多彩的画面?这就是笔者的老人五色论、老年形象论。根据我的观察,在世人眼前,老年人有不同的面目,大抵可以用红色、绿色、灰色、白色和黑色来描述。

    其一是“红色老人”。红色热烈灿烂,意味着光明和希望,标志着能力和影响。这类老人根正心红,讲爱心,乐奉献,是老年人口红利的积极创造者和贡献者。在这个意义上,积极老龄化就是老龄红色化。例如,不同年代的老军人、老干部、老先进就是典型的“红色老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是“老奉献”。历史不该忘记,他们也一样。我们需要敬重红色老人,在社会上努力倡导和充分实践共享-补偿-回报的原则。

    其二是“绿色老人”。绿色鲜艳宜人,意味着生机和活力,标志着健康和青春。绿色老人也是青春老人,他们虽然上了年纪却精神矍铄,却是阳光暮年、快乐老年,他们参与社会、贡献才智、奉献家庭、仁爱在心。我们需要追慕和学习绿色老人的风范,在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中实现幸福老龄化的目标。

    其三是“灰色老人”。灰色色调沉郁,意味着无奈和落寞,标志着衰老和灰心。一大批空巢老人、孤独老人、贫困老人、残障老人、病痛老人都可以算是“灰色老人”。我们要改变灰色老人,重塑健康老年,通过老年人的再社会化,让他们保持与社会积极、良好的关系。

    其四是“白色老人”。白色意味着满头飞雪、夕阳西下和老态龙钟,标志着长寿和高龄。长寿人所共求,但长寿就是好事吗?未必。在那些病寿、辱寿的情境中,白色老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如何?我们期待的白发老人祝福白色老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其五是“黑色老人”。黑色老人缺乏伦理约束甚至是没有道德耻感和有犯罪倾向和行为,为老不尊是老年的失败,也是社会的耻辱。人生是拾级而上的过程,老年理当处在“人上人”的道德高地,否则又如何教诲年轻一代?如何体现“老有所教”的真谛?老年人的风范大教无言,老师老师,老者为师。老年人的经验、教训和人生智慧都值得年轻人学习和汲取。例如,媒体屡有报道说,一些老人摔倒之后被人扶起不仅不感恩而且讹人钱财,这就是“黑色老人”、“黑心老人”,大大败坏了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导致年轻人“望老却步”不敢伸出援手。这种代际不信任导致的代际冷漠、代际失助对于一个迅速老化的老年人口大国来说是一个“伦理灾难”。

    所以,一个和谐的老龄化社会也离不开老年人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建设,一个成功的老龄化社会是健康、有爱心、有担当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的社会。毫无疑问,美好的孝道传统需要老少代际的团结互助才能得到维系和光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