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世说中国策:从全球视角看中国的“预期管理”
时间:2013-09-26 22:45:30  来源:新华社  作者:乔继红 俞懋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期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谈到其重要作用时,相关文件提到了“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总览全球,从“理性预期”到“预期主义”再到新潮的“前瞻性指引”,在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预期管理”已经在相关经济政策中多有体现。如今,中国也正加入这一前沿政策实践,其思路和操作则更具自身特色。

    “预期管理”全球实践

    “预期管理”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理论发源。根本而言,这是指有效引导、协调和稳定社会预期,力求经济政策效果最大化,而副作用最小化。之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甚至启用了一个新术语“预期主义”,着重分析了在货币政策中管理和引导预期的核心作用。

    美联储在“预期管理”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探索,它通过对政策工具的清晰界定、对政策调整时机所应具备条件的明确解释,以及定期举行议息会议并公布会议纪要等,使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被市场预见,从而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一直维持超低利率,对于调整时机,则明确提出三个数据门槛:即通货膨胀、就业指标和产能利用率水平。对近来牵动全球资本市场神经的量化宽松退出策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不但在国会听证会上提出一套路线图,还在不同场合给出暗示,有意引导预期。

    近来,“‘前瞻性指引’似乎成为央行官员中兴起的新潮流,”北欧联合银行分析师安德斯·斯文森说。就连一直拒绝“预先承诺”的欧洲央行,今年7月也做出重大变革,宣布“关键利率将在较长一段时间保持现有或更低水平”,试图用“前瞻性指引”对冲相关风险。英国央行新任行长卡尼则在就任后的首次货币政策会议上便推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

    在日本,所谓“安倍经济学”也通过在预期方面施加影响来调控经济。安倍晋三上台后多次施压要求央行设定2%的通胀目标并推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提高投资者对股市上涨、日元贬值和通胀上升的预期,提振企业和消费者信心,最终促进实体经济复苏和摆脱通缩。

    中国调控理性选择

    当引导和管理市场预期已成为发达国家调控经济、提升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时,中国政府也因时应势,依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推出自己的“预期管理”措施。不同于西方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领域的做法,中国的“预期管理”覆盖领域更加宽泛。

    上半年,国务院针对出台的一系列产业升级新政,在第一时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解读;对于“钱荒”、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减税等市场热点问题,相关部门也及时表明立场、积极稳定市场预期。

    为回应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速担忧,李克强总理在今年7月就提出,宏观调控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9月,李克强总理又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明确了中国经济运行中GDP增幅等几个关键数据的合理运行区间。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说,“不让增长滑出下限”是十分重要的“预期管理”手段,这种提振信心的信号还需要不断重复。

    另外,为使公众更深入理解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等部门负责人还多次进行网络在线访谈,解读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

    这些措施对解决经济个体的信息不对称、稳定市场预期起到良好成效。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就说,中国近期数据都显示经济企稳向好,说明7月以来政府多轮政策支持,包括“预期管理”都在起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近期的国务院会议上再次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加对社会密切关注的宏观经济等重要信息发布频次。并要求政府与公众互动,不仅科学解读新政策法规,让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还要回应热点问题,注意把公众期盼融入政府决策之中。

    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教授李拉亚说,在中国的“预期管理”中,强调“信息、政策、信念和交流”的现代方法正在逐步增加。

    政策风险仍需警惕

    当然,在经济调控中预期管理也不是万能药,各种潜在风险仍需警惕。

    新西兰央行行长格雷姆·惠勒说,“如果能平稳有效调整市场预期,就不必费周章调整政策”,如果央行或者政府只是纸上谈兵,最终不兑现被预期的政策承诺,很有可能会引发副作用,损害公信力。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就曾指出,加拿大、瑞典等国的实践表明,意在引导市场预期的“前瞻性指引”不能代替实际的货币政策行动,也难以产生持久和可信的效果。

    波森说,美联储已出现与市场沟通的问题。如果央行将沟通本身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并不真正兑现沟通内容,那政策最终可能失灵。

    李拉亚也谈到,传统预期管理方法虽能改变预期,却不能重塑预期,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比如紧缩政策固然可以降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但也会导致经济衰退。对于这些政策风险,中国政府在实践中都要有充足准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