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农民带着“第一桶金”进城
时间:2013-09-25 21:01: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毛建国 

  备受关注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在即,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再次成为核心议题。据报道,因为农民市民化和土地财产权利挂钩,在重庆、成都等地的户籍改革试点中,出现了不少“逆城市化”现象。一些农民工不愿意要城市的户口,甚至很多原有城市户籍的人口,希望换成农村户籍,以分得田地,享受城镇化带来的红利。(《经济参考报》9月24日)

  简单地讲一些农民工不愿要城市户口,其实并不准确。这些农民工既希望拥有城市户口,也希望能保留乡下土地,不要城市户口只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下的无奈选择。这里对应的,就是城市化的融入成本问题。

  农民工融入城市,与原住市民不同。一个市民,如果长久生活在一座城市,总会有一点积累。而一个农民工在融入城市之前,他以及他的上一代或几代人是属于农村的,他们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努力全留在农村。在城乡倒挂的背景下,他们在农村的那点积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们还没有什么保障,难以应对未来的风险。就拿房子来说,绝大多数城里人总有容身之处,可农民工来到城市之初一无所有,连房子也没有,他们融入城市需要成本。

  不久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曾对湖北省六个三线城市进行调研,他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有六项成本,包括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医疗保障成本、养老保险成本、民政部门的其他社会保障支出、社会管理费用和保障性住房支出。有测算称,一个典型农民工市民化(包括相应的抚养人口)所需的公共支出成本共约8万元左右。这里肯定没有算上住房成本。当下,连一般城市长住居民买一套房都很吃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住房问题,显然更为棘手。

  农民工融入城市,其原始积累从何而来?幸运的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放开,他们有了获得财产收入的可能。过去,农民承包的土地,要么自营要么抛荒,而现在则有了进行资产运作的可能。随着土地股份合作特别是家庭农场的破冰,农村土地逐渐走向集中经营。对于一些农民来说,他们虽然人在城里,但乡下土地可以租给他人,自己可以从中获取租金收入。按照现在的行情,在江苏,每亩地租金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这部分收入一定程度上贴补了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成本。

  推进城市化的一大阻力就是融入成本,不解决它就很难有大规模农民融入城市。而目前出现的土地财产收入,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融入成本问题,但毕竟有所助益。如果在城市化过程中,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让农民获得土地红利,应该就不会出现农民不要城市户口的问题。这也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所主张的,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确权要先行一步。

  城市化的过程,是农民融入城市的过程,这种融入应该是温情的而不是悲情的,是让农民工做富农民而不是做穷农民。重视融入成本,让农民带着“第一桶金”进城,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化,才是最容易得到认可的城市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