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清理违建“拆”只是第一步
时间:2013-09-06 12:33:2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吴秋余 

    在城市房价动辄数万元一平方米的状况下,对违章建筑的简单拆除显然不足以遏制违建行为再次发生,甚至容易陷入“违建—拆除—再违建—再拆除”的怪圈

  随着北京“最牛违建”——人济山庄小区B栋楼顶的假山别墅开始动工拆除,社会公众对于违章建筑的关注和热议似趋平静,北京市相关部门也表示,将加大卫星监测违建的力度,对违章建筑一经发现将在7天内拆除,并将以每周30万平方米的速度加快拆除现有违章建筑。

  对违章建筑“零容忍”,一旦发现立即拆除,固然大快人心。然而,反思近年来各地运动式的拆除违建行动,其声势不可谓不浩大、态度不可谓不坚决,但违章建筑却始终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又一茬”,依然不断有人甘冒被拆除的风险继续大肆违建。

  以人济山庄的这座假山别墅为例,在前后6年的时间里,业主一直在装修,城管部门也多次张贴“约谈通知”,但业主依然我行我素,威胁甚至殴打反映问题的邻居。如果不是此次“不幸”遭遇媒体曝光,业主本已打算将800万元入手的房屋以2500万元对外出售。

  短短几年间,房屋面积扩大800多平方米,增值3倍多。其间对整个建筑物构成的威胁、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的破坏、对其他房屋价值造成的影响,却由他人和整个社会来承担,这恐怕是“最牛违建”的主人敢于露天建出“花果山”的原因之一。被处理了最多就是拆除嘛,无人处理则会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法律的价值和尊严不仅体现在对现有违法行为的纠正作用,更在于通过让违法者付出高昂的代价来遏制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在当前城市房价动辄数万元一平方米的现实状况下,对于违章建筑的简单拆除显然不足以遏制违建行为的再次发生,无法对整个社会产生警示作用。长此以往,就不免陷入“违建—拆除—再违建—再拆除”的怪圈中,一旦这种恶性循环形成,执法部门就是拆得再快,恐怕也难以应对随着房价不断攀升而日益催生的违建高潮。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违建被视为法律严格禁止的行为,无论平民百姓、明星名人,还是政府高官、立法议员,只要涉及违建,都必将严惩不贷。根据香港法律,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的任何楼宇加建或改动,均属违建工程,甚至小到空调机冷却塔的支撑构架、晾衣架等在内地看似十分平常的违建,一经查实,涉案人员都将可能面临最高40万港元罚款及2年监禁,若持续违法,还会被加判每日罚款2万港元。正是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房价数倍于北京的香港却极少出现违建现象。

  因此,对管理部门而言,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加快拆除违建的速度,而是要加大对违建行为的日常管理和处罚力度,让违建行为无利可图,让违建业主付出高昂甚至惨痛的代价,让违章建筑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从源头上杜绝违章建筑“层出不穷”的怪现状。

  当然,管理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在缺乏对小区物业管理权、缺少处罚权的情况下,执法部门监管违建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需要及时调整我国房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适应现代城市建筑管理的要求。目前,北京有关部门已开始尝试在媒体上公开曝光违建业主信息,房屋管理部门也开始冻结违章建筑的房产交易,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相信伴随着更多配套措施的出台,我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会变得更加科学有序,违章建筑也将最终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