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摩天大楼:不仅要摸天,还要接地气
时间:2013-08-13 17:38:42  来源:红网  作者:路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超高层建筑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服务业规模太大,而土地资源有限,不得不向空中要空间。但在我国的一些城市,“第一高楼”与宽马路、大广场一样,往往成为政绩攀比的工具,一些地方官的虚荣心决定了城市的天际线。(8月12日人民网)

    早在二十世纪初期,法国人勒·柯布西耶就提出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改造城市,主张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城市建筑向高层发展,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密度。“城市集中主义”思潮也为摩天大楼的发展提供了沃土,自19世纪八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第一座公认的摩天楼诞生以来,从纽约的帝国大厦到迪拜的哈利法塔,世界各地的摩天大楼不断刷新着对摩天楼的定义标准,一次次挑战了人们对高度的承受力。在摩天楼的建造方面,中国也不甘示弱,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南京紫峰大厦、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大厦都已跻身世界前十“高”,到2020年,中国拥有的摩天大楼数量还将是美国的2.3倍。

    然而超高建筑的数量并不是经济实力的最佳象征,更不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标志。在很多地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背后,是城市虚荣心的体现,是政绩攀比的工具。超高建筑由于其庞大的建筑体量和超高的人口容纳度,在建筑防火抗震、城市光污染、热岛效应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隐患。同时,高层建筑的造价和施工成本也会伴随着建筑高度的提升而剧增,根据有关高层建筑的经济分析显示,在建筑高度超过100米后,建筑造价将成几何级数增加,建成后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费用也高的惊人。一旦开发商实力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现烂尾的现象,届时损失的不仅仅是建造时间,更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超高的建造和使用成本,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昂贵的房价和租金,这也导致了部分超高层建筑出现有价无市、房间空置的现象。

    如今,摩天楼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的专利,在国内许多二、三线城市,超高层建筑也屡见不鲜,代表城市“身高”的地标性建筑也在不断被刷新纪录。许多城市将超高建筑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奢侈品,似乎没有摩天楼,就算不了大城市。然而,就如同我们并未拥有如此多大城市一样,超高建筑也不是“万金油”,并非每一座城市都有建设和管理的能力。一般而言,超高建筑只适合于第三产业十分发达、城市土地资源又十分有限的地方,通过大量的高层建筑和部分摩天楼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保证城市的工作、居住、游憩、交通各项功能的和谐运作。超高建筑的修建,在建设审批阶段就应该严格把关,住建、国土、发改等部门做好综合评估,对于那些不具备建造和运营能力的城市,就不能盲目发展、好大喜功。高楼大厦作并不是衡量城市知名度和实力的基础指标,真正的城市自信体现在因地制宜和城市特色。

    超高层建筑不能因为其投资高、体量大、技术精,而成为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的“重灾区”。普通城市居民需要的是科学的城市规划、便捷的城市交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居住环境,突兀而不切实际的超高层建筑只能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和城市形象的败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