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山西新型城镇化立足于“人” 3年内城市化率达55%
时间:2013-07-30 15:18:10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白华兵 
    3年前,山西省城镇化建设确定了“一核一圈三群”的总体方案,一个以太原为核心,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大县城和重点乡镇为基础的城镇化发展蓝图开始在三晋的地描绘。“一核一圈三群”布局从地图上看,恰似一个“人”形,太原都市圈是“人”的胸部,大同、朔州城镇群是“人”的头部,吕粱、阳泉是“人”的两臂,临汾、运城城镇群和长治、晋城城镇群分别是“人”的双脚。这个“人”胸襟广博、头朝京津、手牵东西、脚连关中与中原。

    按照这个蓝图,2015年,山西城镇化率达到55%,城镇人口达到1900万~2000万,10万人以上人口规模县城达23个,5万~10万人口规模县城达43个;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63%,城镇人口达到2300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意味着有30多万农村人口要进入城市,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山西省围绕“十二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把城镇化和“综改区”建设相结合,紧扣“提速、提质”的主题,启动了市、县、镇、村四级响应;同时,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为支撑,以城镇旧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为抓手,加快城镇化进程。

    3年时间,山西城镇化率提高超过了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3小时经济圈初具雏形,大县城、重点乡镇、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水网建设、全省绿化同步展开……

    高目标、大统筹、稳推进,山西城镇化在转型发展和综改试验的标尺下,找到了自己的路。

    高目标“人”字框架面向京津地区

    山西不是“东西”。

    这句话曾在坊间广为流传,对山西发展的抱怨,对东部、西部国家政策倾斜的羡慕尽在其中。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让与京津地区近在咫尺的山西却受困于狭长之地,独特的资源依赖型经济结构又使得山西的封闭逐渐渗透成人们内心的保守。自然的、心理的原因让山西人更愿意呆在家中、村里,城镇化的动力缺乏,以致于当一条几乎改变山西地理位置的铁路——太中银铁路2011年初从太原出发一路向西绵延近千公里进入我国大西北的时候,好多山西人却浑然不知。而此时,太原已经成了大西北、大西南地区进入京津的桥头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拉萨、兰州、银川、西宁,从上海、郑州、青岛到银川,从济南到乌鲁木齐等火车都途经太原。作为一个弱二线城市,太原开城办市,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时机已经成熟。

    几乎与太中银铁路开通相随,2010年底,“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一个让东部和西部都羡慕的综改方案将在山西实施。

    交通区位优势的强化和综改试验的放活让山西城镇化找到了出口。

    2010年6月17日,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就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开展调研的通知》,省委书记袁纯清亲自牵头负责“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课题,并于6月18日主持召开会议,就开展“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课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了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布局方案——“一核一圈三群”。“一圈三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呼应,连为一体,是一个内聚外联、整体开放的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体系新构架。

    “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是全省城镇体系的组织核心,经济转型发展的增长极核。2015年都市区城镇人口达到400万,2020年达到500万。“一圈”即太原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都市圈。包括太原、晋中、吕梁、阳泉、忻州5市的30个县、市、区,现状总人口1010万人,城镇人口591万人。

    该区域是省域经济与社会事业最为发达的核心区域和最为重要的城镇密集地区。2015年,总人口1142万人,城镇人口达到830万人;2020年,总人口1256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000万人。“三群”即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三个城镇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省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区域。

    晋北中部城镇群,以大同盆地为主体,包括大同市、朔州市的10个县、区,现状总人口261万人,城镇人口190万人。2015年,总人口287万人,城镇人口达到240万人;2020年,总人口31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280万人。

    晋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盆地为主体,包括运城市、临汾市的16个县、市、区,现状总人口692万人,城镇人口271万人。2015年,总人口755万人,城镇人口达到380万人;2020年,总人口817万人,城镇人口达到460万人。

    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盆地和晋城中部地区为主体,包括长治市、晋城市的12个县、市、区,现状总人口354万人,城镇人口197万人。2015年,总人口386万人,城镇人口达到250万人;2020年,总人口417万人,城镇人口达到290万人。

    高起点,不仅有力支撑了山西承东启西的发展,还为城乡发展注入活力。

    大统筹城镇发展置于经济社会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1.8个百分点,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的目标,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山西省3年来将“1圈10中心3个100”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即把太原都市圈构建作为推进全省城镇化的重中之重,提升其在全国的地位和竞争能力;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增强省域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发展其他9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城镇群发展;做大做强100个县级市和县城,扶持100个省级重点镇,整合建设100个开发区和产业聚集区,促进人口、产业集中集聚,实现城镇化快速度、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个统筹兼顾、层次鲜明的发展计划。首先省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资金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对太原市所属四个开发区上缴省财政收入实行财政返还政策,2011~2012年,省级财政每年给予太原市财力补助1亿元,支持太原市城市建设,对移交太原市政策性军工企业移交学校经费给予全额补助等。在支持县域经济方面,山西出台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县级税收入增收返还政策。为了支持重点镇的发展,“十二五”期间,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扶持每个重点镇2000万元。计划用5年时间,把全省100个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有一定人口和产业基础的重点镇,打造成为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名镇和旅游大镇。

    不仅仅在各级城市建设上的统筹,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匹配上,山西也在奋力赶超。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据山西省统计局公开数据,2010年山西省人均GDP已达至3154美元。城镇化的前提是工业化长足发展,有大量而稳定的就业岗位。这样,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可以顺利转移到二、三产业,为进城创造就业机会。山西近年来工业化水平在55%左右,而城镇化率2010年为48.5%,尤其是长期以来随矿建居,使得山西工业占比最重的采矿业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力量有限。山西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记者了解到,在山西众多煤矿上,自从2008年资源整合后多数将生活区和采矿区分离,而生活区多建在中心城市。不仅如此,山西众多产业形成聚集优势,比如榆次的液压产业、孝义的煤化工产业、临汾的钢铁产业等,聚集带来的结果就是产业工人的增加,城镇化的推进。除此之外,山西的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也成了推进城镇化的中坚力量,一些如高新技术、教育、物流、商贸等特色服务业园区正在崛起。

    如果说,山西的城镇化之路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那么山西的交通路网,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则让一个个的城镇在中心城市的周边形成集群,而晋北、晋南、晋东南三大城市群成为太原这个核心的支撑。

    1993年起,山西开始建设高速公路,到2002年,建成第一个1000公里,历时10年;到2008年,建成第二个1000公里,历时6年;2010年、2011、2012年分别建成第三、第四、第五个1000公里。截至2012年底,山西新建成高速公路1006公里,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目前,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通了高速公路,96.3%的国道、85.5%的省道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78万公里,公路密度为87公里/百平方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通客车和街巷硬化“全覆盖”。2013年,山西省在建的高速公路将全部通车运营,全省11个市都将分布有横线、纵线、环线,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全省路网规模将更加完善,路网效益将更加明显。与此同时,全省高速公路出省口将达到31个。

    “十二五”时期,山西高速公路将完成6300公里建设任务,“三纵十一横十一环”的高速网绘制完成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省会太原到地级市3小时,相邻地级市之间2小时,地级市到所属县(市)1小时,县城到高速公路半小时通达,山西与周边省区高速通达,运输枢纽与站场体系基本形成。

    稳推进有点有面照顾落后地区

    按照山西城镇化的要求,“十二五”时期大约有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

    城镇化不仅可以拉动投资,还可以增加消费。研究表明,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投资,1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消费。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拉动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1.5个百分点(占GDP的40%),进而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如果说城镇化让城市面临机遇的话,那么对于山西大多数特色镇而言,却是一次重生。山西官方的研究报告指出,山西的城镇群发展滞后,城镇规模偏小,与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相比,差距较大。一是因为山西的小城镇多半因资源而兴起,缺少规划,基础设施落后,二是因为山西人口总体偏少,只有河南省的1/3,形不成一定规模的常住人口。2008年,山西建制镇的平均人口不足0.6万人,在中部六省居最后。不过这种状况正在被彻底改变。记者采访发现,除了一些历史文化古镇外,小城镇几乎被彻底改变,从管网到路网,从广场到公园。

    与之相配合的是山西的一县两区(园)建设,一个工业园区,一个产业聚集区。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土地向规模化经营迈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结果是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和新社区聚集、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城镇化的带动下,农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山西的城镇化布局在119个县(市、区)中直接涵盖68个,无论是人口比例还是地区生产总值,都占全省2/3以上的比重。然而,这并不能忽视其他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非核心区域大多是国定贫困县,是国家连片贫困地区开发的重点。记者了解到,这些地区要么是黄河沿岸生态脆弱的地区,要么属于太行山区和吕梁山区。

    因此,各种扶贫开发将成为这些地区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2009年至2012年山西省开展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投入资金600亿元。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特别是村级卫生室全覆盖、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等十项内容夯实了农村发展的基础,让农村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可能。这成了多个贫困县发展的前提。

    山西省高层始终认为,这些贫困区是山西的后院,是山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保护地、资源筹备地。因此,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各地城镇化的进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源地、保护不可再生的地下资源。记者从山西最贫穷的县——永和县了解到,该县在开发煤层气等清洁能源的同时,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发生态农业,成为全国某大型超市的生产基地。山西贫困区域最大的忻州市西八县更是把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的一个着力点,在推动城镇化的同时推动富民工程的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必须满足人对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

    为此,除了交通路网外,山西在区域供水、区域供气、区域生态上做了一系列努力。如今,山西“两纵十横,六河联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丰枯调剂;保障应急,促进发展”的大水网工程已经开始分步实施,待该水网建成,不仅大城市,连小城镇的水资源瓶颈将获得突破,不仅工业连农业都会有水可用,山西有限水源的高效使用成为现实。

    在区域供气上,配合国家天然气管网的建设,山西正在开发利用煤层气和煤制天然气、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等气源项目,并依托国家的主干管道,形成三纵三横的省级主干管道。“十二五”期间新增输气管道1900公里,所有市、县实现气化。

    在区域生态的构建上,山西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形成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泉域保护、城市水源地保护区、林地等生态板块为点,河流水系为线,农田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生态体系。2020年市、县、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35%和32%。

    山西城镇化建设必将惠及3000多万百姓,让城镇在美丽的版图上越来越宜居,越来越有活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