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杨保军:新型城镇化并不新 回到城镇化本意即可
时间:2013-07-14 00:51:11  来源:财经网 

    在第五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平行分论坛:“建言新型城镇化”中,中国城市规划院副院长杨保军认为,现在的城镇化水平是52.7%,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城镇化水平应该叫非农化水平,新型城镇化其实也不新,就是回归到城镇化的本意就可以了。

  他说,高度集聚的东西不一定就可以推动城镇化,但是很多省为了推动城市化,就让农民拆迁,让一个村盖30多层的楼。可能原来是在家门口种地,现在还要走几公里种地。

  以下是访谈实录:

  对新型城镇化的理解,我的观点就是上午华生教授讲的,就是新与旧的差别,本质差别,首先是因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他们转为从事二产、三产,首先是经济发展引发的,由于农业的生产活动的分散性,而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是集中的,就带来了生产活动在空间上有变化,就会引起空间结构的变化,然后在空间结构的变化中,要适应空间的聚集,人就要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农村人口,要接受更好的教育、服务等等,农业的人口会越来越少,而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多,从这三个结构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区分出旧和新。

  第一个我们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这些年在发生变化,标志就是农业的产出比重在下降,二、三产业在提升。

  可是第二个和第三个变化就有意思了,第二个空间结构的变化有些问题在里面,第三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几乎就止步了,与其说我们现在的城镇化水平是52.7%,严格意义上说,这不是城镇化水平,应该叫非农化水平,新型城镇化其实也不新,就是回归到城镇化的本意就可以了,至于说到规划,在我们考虑我们国家城镇化的时候,这些年的调查发现,有两个层面聚集的态势比较明显。

  一个就是特大城市,仍然具有吸引力,像长三角、珠三角,人口仍然在增长,但是增速在放缓,第二个特征,就是原来是跨省流动人口多,现在在减少,现在省内流动人口在增加,只要经济有活力、经济是发展的,人口聚集一时半会停不下来。

  第二个就是县城这一级,由于社会保障、服务强调了以后,它作为打工人员回流和农村人口创业的一个载体,呈现一种集聚的一个态势,县城这个单元有四个功能,一旦政策到位以后,县城会成为很多的打工人口回流和农村人口创业的一个地方。

  关于人往哪里去的问题,我赞成你首先要尊重人的选择,而不要做强行的安排,但是尊重选择是基于相对公平的条件,也就是说你把人家自由选择的一些障碍问题消减了,如果你可以做到这个,那么我认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各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而绝不会出现所有的人都跑到一线城市去了,假如说所有人只去一线城市,不去中小城市,各自有各自的产业分工,最终人的选择不仅仅考虑经济因素,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只要我们政策调整得当,我认为中小城市仍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生存之道。

  关于密度问题,刚才冯总把他这些年对立体城市的思考说了一下,从经济学来说,就是希望用最小的空间换取最大的交换量,信息的交换、商品的交换等等,所以才有了三个集聚,因为有产业集聚的需求,才需要你提供方案,如果我做了一个高度集聚的东西,就一定可以推动城镇化,这就错了,因为我看到很多政府做这个事情,很多省为了推动城市化,就把农民拆掉几十个,就让一个村盖30多层的楼就可以了,但是产业没有集聚,可能原来是在家门口种地,现在还要走几公里种地,不要通过集聚,我就一定能够推动高效率经济集聚的活动,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非常聪明的,土地、资本、技术,这三者是不可替代的,土地便宜的时候,他就少用钱,少用技术,这三个东西很简单,利用效率低的是工业,因为工业是零地价招商,然后是学校,学校是划拨用地,我们有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个标准,现在教育系统要高标准、现代化,给我们提供的标准是我们的两到三倍,往往一占就是一大片地,现在一搞一个大学园区20个平方公里,有一句话,就是越是便宜的东西,他就越是粗放得用。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