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翟宝辉:从规划设计着手 实现低碳生活
时间:2010-05-06 11:01:06 

ae4918788f8bbad4f373fc356ced121c.jpg

如今,我们的城市化是洗劫一空的城市化,是扫荡特色文化的城市化。城市化被变成了一个名词标签,贴到了某些市长、省长的政绩簿上。所以,我希望低碳城市化是以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城市化,而不应该把低碳像过去曾被用烂的生态、绿色一样,当作标签,贴到哪里都可以。举例来说,有的科研人员把现有的项目贴上低碳的标签,重新申请项目,去套取进一步的科研投入;有的规划设计人员把过去的方案拿过来,贴上低碳的标签就变成低碳设计。施工过程、产品同样如此。简直太滑稽了。

低碳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照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效益的平衡。实现低碳,规划设计至少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要全面落实地表最小扰动原则。过去提的三通一平,到后来发展到十几通一平的原则要改改了,几通一平的结果使深圳那个小渔村不见了,倒是建设出一个全新的城市,但却没有了先前的植被、蛙声、虫鱼的吵闹,让人们感觉很失落。北京大学胡兆亮先生一篇关于华侨城的规划构想的文章,提出依山就势搞建设,少动土,好造景,这是真正落实地表最小扰动原则。这样做不仅符合生态原则,其实土方量少就少花钱也是符合经济原则的,因此,这个原则要落到规划设计中,特别要写入规范。

第二是交通出行最短、最少原则。住房制度改革就有这样一条:让人们拥有自己的房子,人的流动不再受制于当时分房的单位。可现实是大家买了房子,还得去远离房子的地方工作,还得送孩子去我们心目中不多的名校上学,还要去名医院挂号看病。过去我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强调了基本服务设施的配套,却没有办法均衡配置学校、医院等优质资源。包括现在谈论较多的功能区的适度混合,过去曾经强烈建议功能分区明确,以摆脱生产生活间的相互干扰,如今很多工艺的改进,使生产实现了无噪、无烟、无味,功能区的适度混合成为可能。但限制人们选择的因素又出现了,不同单位的同一岗位取得的报酬迥异,不同单位的福利待遇相差很大,这使人们不得不穿梭于工作和居住地。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急需加入均衡配置优质教育和医疗等资源的内容。

第三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我们现在所用的资源要符合低碳原则,就必须坚持一要用得少,二要用得效率高,三要把废物再利用。如今有些建筑用了10年就拆掉,实在太浪费了。其实,我们的设计规范非常明确,住宅项目全部都是重点工程,设计寿命都是100年,设计操作也是如此。所以,并不是房子用不到70年,而是城市领导等不了70年就想改造。这不是质量问题,是市长决策的问题,是城市发展思路问题。

1993年编制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在2002年又作了修订,主要是适应老年人居住要求和对停车场设计的规范。除了以上建议,我觉得最急切的内容是把竖向综合里面的道路断面进一步细化,使其符合生态和低碳要求。规范里要明确把绿化作为断面的最低点,使道路的积水和周边建构筑物的汇水都能入渗到绿化中去,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当然绿化施工程序规范也要做相应的修改。至于文化层面需要时间,有年头的建筑才有故事,有了故事才有文化,有了文化城市才有灵魂。还有一点是要抓住机会,赶紧修订《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