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记者观察:是什么造成今年就业史上最难
时间:2013-07-11 18:23:08  来源:新华网   作者:姜春媛,孙博 

    “我只想要一个机会,能让我积累经验,有成长的空间。”站在人才招聘市场的展台前,李清源(化名)极力推销自己。
 
    李清源是北京一所本科学校大四的学生,因为报考研究生失利,从3月起她就开始了求职之旅。她去过广州、南京,都无功而返,最近在北京一家培训机构边做兼职边继续找工作。说到找工作,李清源用四个字形容:“真的好难”。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某网站发布《2013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83.2%应届生目前尚未找到工作,2013年应届生平均起薪为2119元/月,而他们期望薪资为2510元/月。
 
     今年企业整体缩编
 
    李清源上周和同学在北京回龙观租了个单间,房租1600,还不靠地铁,但总算有了个住处。摸着桌子上的一堆简历,昏暗的日光从小小的窗户里照进来,李清源眉头紧锁。6月29日是学校的毕业典礼,她因为兼职的地方有课没有参加。
 
    与李清源相比,她的老乡郑志国(化名)幸运得多,今年26岁的他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金融专业,是一名应届博士。经过几个月周折,他在一家研究院找到工作,工资待遇不错,还给解决北京户口。
 
    “与那些到了最后还找不到工作的学弟学妹相比,我们这几个博士算好的了。”郑志国告诉记者,虽然他从读研开始就是朝着进银行去的,但今年的形势让他不得不调整了就业方向。“今年许多银行缩减了招聘计划,连博士想进去都难。” 郑志国说。
 
    北京某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江老师告诉新华网记者:“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今年来招人的单位很少,包括往年这个时候学校会有很多大型的招聘会,今年也很少了。”
 
     江老师说,以前她负责的几个理工类院系就业率相当高,还有百分之百就业的年份,今年形势就差多了。
 
    在6月29日举行的某招聘会上,包括互联网行业、房地产,甚至金融信贷业的多家企业招聘人员都表示,今年缩编较大。另据记者了解,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北京和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不少企业也存在这一问题。

    麦可思研究院从2012年12月12日开始到2013年1月11日结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低于上届同期8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放缓是“主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认为,是国内外经济不景气的外因和求职竞聘者素质不达标的内因共同造就了今年的“就业难”。
 
    江苏某国企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新华网记者,该企业往年应届生招收人数有500多人,今年少了一多半。“任何企业用人都是根据效益的,整个(经济)环境对企业影响很大,其次是我们这个行业下行压力很大,行业已趋于饱和,增长空间并不大,所以用人缩减也是自然而言的事了。”
 
    江苏某211高校的李悦(化名)今年读研三,她学的是新闻专业。投了几次简历,李悦发现自己虽然是新闻专业的研究生,但几年下来,她好像一直在上课了,没什么实践经验,更谈不上作品。她鼓起勇气向一家市场化媒体询问面试结果,得到的答复是,“今年经济情况不景气,纸媒广告收入减少,某些非急需的岗位就取消了。”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指出,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宏观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杜玉波说,一是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从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二是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社会有效需求下降,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岗位减少,同时毕业生总量有所增加,一减一增,给毕业生就业带来较大影响;三是结构性矛盾依然明显,学科专业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部分高校社会需求少、就业困难的专业,没有及时调整招生规模;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一些政策制度方面的障碍,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何为“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以简政放权释放就业创业创新活力,稳增长、促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扩大就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王江松认为,中小微企业已经并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成为就业的主渠道。但是,由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国企对这些企业的挤压,由于对这些企业过度的行政控制以及一些贪腐干部“敲骨吸髓”,这些年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滞,一些企业主收摊后投资移民,很多企业把沉重的代价转移给劳动者和自然环境,疯狂地捞一把后就“跑路”,这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留下了极其严重的后遗症。因此,作为政府来讲,简政放权、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无论对于我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还是对于关系到亿万民众的就业增长,才是正确的选择。
 
    从未来经济走势来看,“就业难”是否还会继续?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萨茹拉对此持乐观态度。她认为,从长远来看,就业难肯定会缓解的,未来的就业形势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执行,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们就业自我意识的觉醒,会逐步好转。
 
     缓解就业难,首先,国家应该加快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力度;其次,应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再次,各级地方政府应早做准备和规划,开拓多种就业的渠道。而另一方面,就业人口本身也要重视自我的培养和职业定位。总之,就业问题的解决既靠国家,更需要依靠个人的努力。”撒茹拉说。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新目标。如果经济转型能顺利推进,使劳动力从目前相对集中的劳动密集型二产向劳动密集型三产、技术密集型二产、资本密集型二产转移,将有助于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