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市长顾问:郭孟卓
时间:2013-07-02 10:36:20  来源:城市化杂志 

cf39cd99b53525b8232af0e05b707501.jpg

身份: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国家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贵州毕节市人民政府特聘顾问
主要业绩:
1993年,主持编制了缺水城市供水水源规划;
2001年主持编制了《21世纪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并获国务院批复;
2002年,主持制定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2003年,主持开展了地下水保护行动,组织编制了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地下水保护行动实施方案。

提问1   有人说我国农村供水基础设施落后50年,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郭孟卓:总的来说,我国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无论从政策、投资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目前每年中央安排的水利投资中绝大部分用于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其中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改造和节水配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方面。这几年,在各级水利部门的强力推动下,建设力度很大,建设速度也很快,农村的供水基础设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从中享受到的实惠也最多。
    农村供水城市化就是通过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村和城市一样能放心地饮上自来水,农民不用到井口去摇水或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而是在家打开水龙头就能直接用水,享受到同城市生活一样的水平和待遇,缩小城乡差距。
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仅仅是解决“量”的问题,更重视关心“质”的问题。现在农村在饮水方面主要采取集中供应与分散供应相结合的方式,其中集中供水的方式就相当于我们城市的水厂。通过集中建设水厂和供水管网,在保证水量的同时,增加一些卫生消毒的设施,在质量方面有所保证。水供出去以后,水龙头直接进到千家万户,基本实现了农村居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提问2   我国农村供水城市化具体如何突破?

    早在2000年,联合国召开首脑会议提出了一个总体目标,要求各国政府积极配合,到2015年使本国没有达到卫生条件和饮水不安全的人口降低一半。2005年,我国为了解决农村的供水设施问题进行了应急规划,确定全国有3.2亿人的饮水达不到标准,并按照这一标准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计划于2015年解决这一问题。
实际上,我国在2009年解决了1.6亿人饮水不安全的问题,也就是提前6年实现了减半的目标任务。这几年中央加大投入,各级水利部门整体工作推进的力度比较大,力争到今年将3.2亿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部解决,意味着提前两年完成国家的既定目标任务。
    接下来的两年,即2014年到2015年做什么呢?由于水源的变化、条件的改变,水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又重新核定了近2亿人存在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十二五”农村饮水规划中也提出,经过努力争取在2015年完成近2亿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让中国农村的饮水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观。
    随着农村饮水问题的解决,农民的生活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水相关的如洗衣机、热水器、抽水马桶等都会在农村不断普及。
    第二,自来水进家解放了农村的劳力。过去在西北农村,每家有一到两个劳力是不到地里干活的,而是天天去挑水。比如一家五口人,三口人在地里干活,两口人的任务是专门负责去挑水,而且要走非常长的路程,一般是早上出去晚上才能回来,就是为了那一担水。当一个人挑水不够用时,就得去两个人。有的家里条件好的就赶着牲口去驼水。现在自来水进家以后,劳动力解放出来了,就可以到农田里干活,甚至出去打工,进而增加家庭的收入。
    第三,解决了农民生活中与水这一介质相关的疾病。原来农民去河里挑水,毕竟还是有细菌、杂质等。现在集中供水、集中处理,他们的用水达到了饮用指标,饮水质量提高了,身体健康有了保障,生活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第四,农民从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解决中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水给自己的生活、生产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条件、水源条件千差万别,还有很多偏远山区的农民兄弟存在饮水困难的问题,不可能完全依靠集中式供水解决,只能采取分散式供水的办法解决这部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提问3  现在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下大雨时往往河道通水很好,但城市的水却出不去。这给人一种感觉,咱们的排水规划、防洪规划之间脱节,规划标准显得支离破碎。有没有一个综合的规划加以指导?又该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呢?

    郭孟卓:从规划体系来说,规划分为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是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和住建部联合编制完成的,以水利部为主。在国家层面它是一个专项规划,对水利来说它又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综合规划下面会延伸出几个专项规划,比如说防洪规划、供水规划等都是子规划。由于我们现在各部门职责分工不同,规划制定的规范标准不统一,造成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衔接不够,比方说排水规划目前是住建部在做,由于编制规划的标准口径不一致,可能就会出现专项规划和综合规划不是一个体系的现象,从而造成了现在各个分规划之间交叉考虑的问题不清楚。
    河道通水很好、但城市的水却出不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规划之间衔接不够,这是最好的例证。在体制上,河道有通水的规划标准,城市有排水规划标准,两个标准没有对上,但在具体执行时必须按照各自的标准体系进行建设,这就造成了“外高内低”,水自然就排不出去了。
    如何进行解决呢?第一,要从体制上加以解决,实现体制的统一和同步。第二,在目前的体制下,应建立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因为各个部门的职能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为此,在编制规划时应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让各方的意见在规划里有所体现。第三,规范标准的统一与衔接。规范是编制规划的技术法律依据,只有规范标准的统一与衔接,才能实现规划的对接,避免内水无法外排的问题,这样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提问4  国家在农村实施“村村通”工程,包括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为了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在同一个地方往往会“开肠破肚”好几次。能否将所有的项目集中到一起实施,既能避免国家投资资金的浪费,又能节省人力和物力?

    郭孟卓:我们也注意到互联网上经常有网民热议此事,多次提到在同一个地方经常“开肠破肚”,反复折腾,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各级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发挥规划的统领作用。比如,在农村,水利部有农田水利建设,国土资源部有土地整理,财政部有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有种粮种菜等,各个部门都有牵扯,但是实施到农地上就那么一大块地。由于体制原因,部门分口太细,国家没办法进行统一,怎么办呢?
     现在很多省市已经重视到这个问题,尝试着由地方各级政府统筹抓规划、统一抓实施,即:首先要靠规划统领,各部门参与把规划描绘好;然后按照这个规划,各部门各自申请资金;再将资金整合使用,最后各记其功。这样不仅提高了建设标准,还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了费省效宏的目的。这也是城市化进程中对资源的一种合理有效配置方式,这一思路可以总结为如下几句话:一本蓝图划到底,职能部门分头要,来了钱后同整合,成效面前各记功。

您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gshihua@mail.cin.gov.cn,电话:010-58934621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