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棚户区“破茧蝶变”须奏好“四步曲”
时间:2013-06-28 18:02:0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张冬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房子是安身之所,更是心灵的港湾,有房才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较差,城市棚户区大量存在。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因此,实施棚户区改造,意义重大。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居住环境差的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中央启动包括棚户区改造在内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我国大规模改造棚户区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棚户区居民住房条件得以改善,由此也促进了城镇面貌更新和经济增长。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各类棚户区改造任务依然艰巨。据调查,截至目前我国仍有超过1200万户城镇低收入和少量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居住在棚户区中。正因如此,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棚户区改造。会议决定,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其中2013年改造304万户。逐步将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统一纳入改造范围。同步建设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同步使用。

    这样看来,棚户区的改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实施,稳步推进。笔者认为,在棚户区改造的过程中须奏好以下“四部曲”:

    其一,合理规划是前提。当前,大多数棚户区布局极不合理,环境极其恶劣,有的甚至有安全隐患,给居民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因此,实施棚户区改造,应优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布局,以方便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使居民住房条件得以改善。

    其二,尊重民意是基础。棚户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最终目的。因此,在推进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禁止强拆强迁,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好事办好。

    其三,经济发展是力量源泉。城市建设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带动经济的更加繁荣发展,棚户区改造作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工作,也是重大发展工程,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政府部门应以此为契机, 拉动投资、消费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其四,责任落实是关键。会议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重视并加强对棚户区改造的领导,省级政府是责任主体,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市县和有关部门。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出台具体举措并加以贯彻落实,并严格责任追究,对于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和事必须一律依纪依规严厉惩处。

    对还居住在棚户区的人们来说,搬进舒适安全的新家是他们的现在最迫切的梦想。作为棚户区改造的责任主体,政府部门应切实肩负起这个重担,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确保完成改造任务,让人民群众早日实现他们的“安居梦”,让更多的人得到实惠。

    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棚户区“破茧蝶变”,实现由脏乱差向净洁美的华丽转身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