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党报聚焦中等收入陷阱:推进城镇化需扩大内需
时间:2013-06-23 09:29:57  来源:新华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据专家测算,到2022年左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我国就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据新华网2013年6月23日报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如果这一目标顺利实现,据专家测算,到2022年左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衡量,我国就将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可见,今后10年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这一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既定目标?本期“观察”继续聚焦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编者

    跨越陷阱关键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

    记者:前不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在其《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要警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您认为,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以后,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哪些问题和挑战?

    王一鸣:目前,如同其他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的经济体一样,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阶段性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有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但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条件发生了变化。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不可逆地上升,储蓄率和投资率向下调整,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开始减弱,潜在经济增长率趋于下降,正在转向7%—8%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既有发展模式的弊端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比如,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发展不协调特征比较突出;依靠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支撑发展,发展效率总体不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发展成果共享不足;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强化,发展代价过高。特别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劳动力成本低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更加凸显,能源资源约束持续强化。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记者: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关系我们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您认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关键是什么?

    王一鸣:关键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近期,李克强同志多次强调用勇气和智慧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增强我国发展动力和可持续性的重大战略。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改革红利尚未完全释放,国内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创新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这些是现实的问题,也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留下了巨大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是要在既有发展版本基础上,形成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版本,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高、活力和动力更强、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更好的发展版本。

    记者:李克强同志还提出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对此,您如何理解?

    王一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根本动力在于深化改革。深化改革以释放改革红利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任何发展版本都要有动力机制的塑造和利益分配体制的安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制机制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形成相关利益格局,决定发展版本的选择。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破除既有发展版本的体制安排和利益结构,实现发展版本升级。虽然相对于以往,推进改革受到利益格局更加复杂多样的牵制,但如果不突破原有体制机制,不冲破既有利益格局,发展版本就很难升级。

    深化改革,要求明确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做好政府权力的“减法”,核心是简政放权。简政放权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撤并上,而应在职能整合、流程再造、效率提升上下功夫,把市场和社会能够承担的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要下决心减少行政审批,抓紧清理、分批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质资格许可等事项,严格控制新增审批项目。将更多的政府职能由“前置”改为“后置”,并且对“后置”严格依法进行规范。创新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就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强化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的职能,通过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激发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需求动力来自于扩大内需。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改革,释放城镇化的扩大内需潜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与既有版本相比,中国经济升级版更加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使经济增长由过多地依靠外需拉动转向内需、外需协调拉动,实现新的经济平衡。应积极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通过城镇化和统筹城乡相关改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释放城镇化扩大内需的潜力。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供给动力来自于创新。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应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与既有版本相比,中国经济升级版更加强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机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潜能充分释放的体制环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互动)

    提问

    网友一筹莫展:

    现在老百姓收入低、压力大,连站都站不稳,快要趴下了,哪还能跨?跨不过去,不是迟早要掉到陷阱里吗?

    回答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新新: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这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推动我们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从经济角度看,收入分配不公会极大地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堵塞通过创业、创新、创造增加社会财富的源头活水。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不公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加剧社会对立,影响社会稳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应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应通过制定倾斜政策和限制政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同时,通过制定实施具体的制度和政策,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规避社会风险和自然风险,增强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制度非均衡发展的态势。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是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创新社会管理。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渐次出现的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同时显现出来。社会矛盾纠纷本质上是利益问题。因此,要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就要创新社会管理,关注群众的利益需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一是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制定政策时,应科学严谨、公开透明,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项目决策上,应着眼于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切实让大多数群众得到实惠。二是着力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保证依法行政。三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多赢共生的利益关系。

    完善新阶段的发展战略(观察者说)

    李晓西

    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需要克服很多严峻的挑战。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在数十年间未能实现这一提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因为在传统成本优势丧失的形势下,没能在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新的增长动力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果出现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引发了诸如分配不公、腐败泛滥、“城市病”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对我国来讲,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实质上是对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最近30多年,我们已看到了改革在解放生产力方面的巨大力量。现在,我们仍然需要强调改革在保证持续发展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中,聚焦点、明战略、增合力,力求在三五年内有较大突破,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起点。为此,需要调整和完善战略思路。总的看,新阶段的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科学发展、绿色新政”。这样的战略思路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性,既立足国情也有国际化内涵。

    经济发展战略

    在中等收入阶段,传统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低廉优势正在失去,如果不能及时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就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因此,跨越陷阱的必由之路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资源,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桥梁。事实上,中央早已看到这个问题,并作出了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现在需要深刻领会和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并配套好制度、政策和措施,改变单纯追求GDP的倾向,把新战略落实下去。

    城镇化战略

    城乡发展差距大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表现,城镇化则是拉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需潜力所在。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遵循城乡统筹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同时,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城乡居民收入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有助于避免或减轻中等收入陷阱典型的“城市病”现象,防止大批进城农民沦为城市贫民,形成城市贫民区。统筹城乡发展,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调整创新制度以保证农村发展需要;改革土地制度,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同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积极稳妥改革户籍制度,放手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快保障房体系建设,为城市新成员提供住房保障。加快推进覆盖全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城乡人口流动创造良好条件。

    环境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我国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实践证明,只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构建环境保护制度,才能真正达到环保目标,才是主动、有效的环境保护。应把绿色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模式选择,以不超出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以实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社会经济各个环节都实现绿色化、生态化,为后代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发展平台。这需要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来实现。

    改革战略

    应坚持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被一步步破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根本体制保障。面对当前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存在的越位、缺位与错位问题,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行政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一些领域和行业存在的行政性垄断。应进一步加强竞争机制,以发挥各类经济主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应加快推进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的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意味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将不断提高,意味着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中可持续发展要求得到贯彻落实。这显然有助于防止经济增长停滞徘徊和收入分配不公,是保证发展质量的关键战略,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大意义。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业、财政、税收、金融、贸易以及投资体制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应通过深化改革、健全体制,使资源环境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随意或低价使用的公共物品,使资源价格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我国经济已发展到必须实行绿色发展的阶段,需要深化各方面改革以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