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专家谈城镇化与农民的关系:农民应是最大受益者
时间:2013-06-07 00:15: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李克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 必须保护农民利益
 
    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问题时,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新华社记者]总理,您好。当前社会上有很多关于城镇化的讨论,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没有必要主动去推进。也有人担心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会有很多农民失去土地,进而形成一个新的阶层,城市贫民阶层。不知道总理怎么看?谢谢。

    [李克强]这又是一个大问题,我尽量用短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你刚才讲到了社会上对城镇化有许多议论,我大都听到了,也很关注。因为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为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这些议论、担心,我想都是为使城镇化的路走得更好。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我在农村调研的时候,经常和农民们聊天,他们在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愿望时,不少人用一句简洁的话来表达,说是希望过上和城里人一样好的日子。这在过去对农民来说是奢望。现在中国城镇化的大门给农民打开了,农民可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而留在农村的,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都可以增收致富。现在每年有一千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而且城镇化也不能靠摊大饼,还是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尤为重要的是,新型城镇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会带来经济和社会深刻的变化,需要各项配套改革去推进。在推进过程中,还会遇到并且必须解决各种问题。据说这次两会期间,关于城镇化的建议和提案已经500多件了,还在统计之中,我们将会认真地一一研究,使城镇化能够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谢谢。
 
  (来源:新华网)
 
    未来20年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居住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今天(3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当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民生问题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种在城市快速发展,人口大规模由农村转向城市过程中的民生问题。未来20年,每年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居住,解决城市民生需求已成燃眉之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新型城镇化首先是进城农民工市民化

    在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看来,新型城镇化是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化的第三个历史阶段。

    “本来城镇化全称应该叫农村人口城镇化,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人口城镇化。但是,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将之简化为土地的城镇化、房子的城镇化,甚至仅仅是劳动力的城镇化。”范剑平分析。

    因此,新型城镇化面临两大挑战,既要解决已经进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也要解决未来农村与城市争夺劳动力的问题。“如果只将城镇化当投资机会,而不是造福城乡居民、改变生活方式的过程,投资不能与消费良性循环,投资将血本无归。”

    范剑平强调,新型城镇化到底让谁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这是我们和前面两个阶段城镇化最本质的不同。无论是进城还是留在农村,农民都应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说整个城镇化过程中这个蛋糕大家都可以从中获利,但是一定首先让农民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大家才能跟着来获益。 
    

    农民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受益者

    《21世纪》: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范剑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两者应并行不悖,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才能够让未来的发展取得动态平衡。

    在新农村建设上,过去我们投入不足。未来新农村建设必须要让农民中的一部分青壮年劳力愿意留下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条件,让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看到城乡差距逐步缩小的前景,他们在农村种粮也好,养猪也好,其收益是和在城市里面打工相比差距不太大的,这样他才能安心留在在农村。农村中的各种为民生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逐步改善,让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享受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完善。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的新“四化”中,农业现代化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命题。好多人对此好像不太理解。我们只有通过农业现代化才能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通过制度变革让农业由原来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转变成规模化、企业化的大生产,才有可能让我们的农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规模经济效率,才能够支撑我们新型城镇化继续向前。

    新型城镇化到底让谁成为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这是我们和前面两个阶段城镇化最本质的不同。无论是进城还是留在农村,农民都应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说整个城镇化过程中这个蛋糕大家都可以从中获利,但是你一定首先让农民成为最大的获益者,大家才能跟着来获益。这是我们跟过去两个阶段可能最大的不同。如果我们能够把以人为本具体化到城镇化以农民为本,以新市民和新农民的利益为本,那么我们新型城镇化一定会取得成功。

    《21世纪》: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曾经建议,在城镇化的投入问题上能否做一些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调整。比如现在有两三亿的流动人口,这些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其事权能否不让地方政府承担而是让中央政府承担。对此,您怎么看?

    范剑平: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的空间非常大。我认为,原则应该是,地方政府也好,中央政府也好,都不要当城镇化过程中利益的受益者,政府更多的应扮演服务者的角色,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建国60多年以来,我国农民用低价农产品、低成本劳动力甚至低价土地长期支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了今天,我国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了,从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和城市各类单位难道不应该掏点钱适当回报农民吗?尽管不要求这个回报一蹴而就,但是各级财政在财力可负担的情况下应该向农民倾斜,还历史欠账,而且速度越快越好,只有达成这样的共识才能够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农民进城后必须解决的4个问题

    最后是“人的城镇化”问题。

    目前,中国“人的城镇化”即城镇常住人口已经占了52.6%,但户籍人口才35.3%,两者之间的差别很大,如何解决差别,难度非常大。

    未来城镇化加速,必须要解决如下四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就业。在就业问题上,我们必须要看清,90%以上的就业靠非公经济来解决,国有经济每年新增的就业机会非常少,因此,要让农民增收,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就一定要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环境,才能给农民或者市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是住房。农民进城之后,不管有没有房屋产权,但至少要有一个可以常住的地方。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进城农民工住在用人单位提供寝室的占52%,住在城乡结合部农民房的占47%,自有住房只占0.7%,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的农民工仅3%。

    第三是社会保险。目前,农民工缴纳了城镇养老保险的比重是16.4%,缴纳了城镇医疗保险的比重是18.6%,缴纳了城镇工伤保险的比重是27%,缴纳了失业保险的比重是9.4%,整体的缺口很大。

    第四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调研发现,区县以上分管教育的官员都非常头疼,有的地方,农民工子弟占比已经过半。现在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没有土地(建那么多学校)。而且,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怎么办?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一定要开动脑筋。过去,很多该管的事没管,现在不管不行了。

    总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的成就非常大,城镇化率从1998年17.8%增长至如今的52.6%,非常了不起。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达到15亿,城镇化率达70%,30%即近4.5亿人口留在农村。在这个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怎么能把三农问题解决好,是最大的问题。(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