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0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安置房如何让百姓放心
时间:2013-06-03 22:33:00  来源:光明日报 

    据《人民日报》日前报道,乌鲁木齐天山区近600户农牧民的安置房本应按国家抗震标准建设,实际却直接建在回填土上,也未设地圈梁,安置房建成不久即出现房屋下沉、墙面开裂、屋顶渗水现象,此外,房屋门宽只有70厘米,家具大点就搬不进去。当地村民说:“这个房子就是送给我,不要钱,我都不要。”

  安置房建设本是民生工程,但如今,安置房出现建筑质量问题、成为“闹心房”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有“内部人士”透露,与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相比,安置房建设不仅工期要紧得多,而且“油水”是最少的。一位长期从事监理的人士说,有些企业为了获取与其他建筑工程相当的利润,通常在建筑材料上做手脚,搞以次充好或偷工减料。以此次被曝光的安置房为例,小区内的道路窨井盖内芯竟然由竹篾填充,今后不出事才怪!

  除了建筑企业的不法行径,安置房建设过程中的乱象,更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缺失,以及少数腐败分子有直接关系。从近些年出现的安置房质量问题看,没有严格执行公开招投标程序、工程被层层转包分包、放松甚至放弃把关验收等是重要原因。可一旦发现问题深究起来,发包、施工、监理、验收各方却推来推去,往往不了了之。最终,损失的还是公共财政,受害的还是广大住户。

  笔者认为,如果仅从上述两个层面来剖析,依然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因为即便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设安置房,相关企业依然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安置房一再出现质量问题,也说明仅靠个别政府部门内部监管,难以有效遏制腐败发生。目前,各地关于安置房缺乏相关法律保护,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条例和细则,常常是以行政方式推进,难以确保解决问题的合理与公平。在安置房的建设过程中,通常见到的只有作为发包方的政府部门和作为施工方的建筑单位,被安置户普遍被排斥在外,等他们拿到住房钥匙发现问题时,常常为时已晚。

  安置房是建给被安置对象的,他们珍惜这些住房,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最严格,监管起来肯定也会最到位。在安置房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如果说缺了谁的身影的话,首先就是广大的被安置户。在安置房的立项、招标、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能够引入被安置户代表共同监管,保证他们权责到位,那么,不仅可以大大压缩权力寻租空间,还可以有效确保工程质量,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消除公众对安置房质量的忧虑。如果这样的制度可以出现在更多的保障房建设过程中,那么我们看到的负面新闻肯定会少一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