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德城镇化合作——新故事与老文章
时间:2013-05-28 13:31:01  来源:欧汶 

    城镇化是中国正在倾心书写的新故事,这个故事集结了许多人“进城”的梦想,也寄托了许多人安居乐业的期望。这个故事要讲好,要有自主的编剧,也需博采众家之长。

  德国人的城镇化老文章值得参考。

  这篇文章,德国人至少已经写了一百多年。发端于工业化萌芽,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停顿甚至倒退,又乘上了战后重建与两德统一的东风。如今的德国,逾七成人口分布于城市,没有绝对的中心,更没有被遗忘的角落,大城小镇,陌野乡郊均匀分布,坚守着自己的特色和风骨,交相辉映。

  德国人以《建设法典》为依据。不搞摊大饼式的扩张,不搞圈地造城运动,不追求整齐划一,更不割裂与过往的联系。在有限的国土内进行科学规划和空间利用,充分利用旧城潜力进行改造,科学配备供热、供水、供电、交通、通讯与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其城乡的“硬建设”可资借鉴。德国人着眼塑造城市“个性名片”,精心保留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因地制宜发挥城镇在旅游、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特色和优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与城市同样富有吸引力,其城乡“软建设”经验同样值得学习。

  新故事与老文章可相得益彰。

  当今世界,需求是紧缺资源。中国城镇化建设带动对重型建设机械、交通装备、通讯设施等的需求,与侧重重工业且急需海外市场的德经济“正对味”。69对友好省州市关系更可为双方城镇化合作接上地气,沟通经验教训,探索文化交流,开展对口合作。

  如今,新故事与老文章面临同样的桥段。

  德国人的老文章正按照“绿色低碳、智能灵巧”的主题继续,而“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恰好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德国的环保产业、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技术,可以在中国找到大市场,发生互利的化学反应。中德更可以互通有无,在科技前沿领域联合研发,共同推广,使交通更便捷,公共交通系统与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无缝衔接,方便更多人低碳出行;使资源利用更加充分高效,通过科学的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系统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能源更加丰富清洁,通过经济利用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使太阳、风、地热等都成为电力来源;使建筑物更加环保高效,通过改造使节能成为其骄傲的标签。

  老文章有老文章的韵味,新故事有新故事的精彩,如今二者面临共同的挑战,更可共同谱写未来城市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