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共场所\"呻吟\"是一种文化暴力
时间:2013-05-22 23:29:47  来源:东方网  作者:汪昌莲 

    面包车顶上,装上4个高音喇叭,不断地播放着“呻吟”的声音,开着这辆面包车,近4个小时,沿着武汉的主要街道绕行一圈。这就是武汉青年行为艺术家魏源的作品《呻吟》。记者在拍摄视频中看到,喇叭发出的奇怪声响,引起了不少路人的注意,也有市民惶恐避开,并被交警拦下。魏源回忆,当时交警以影响市容为由让他们不要播放。(5月21日《楚天金报》)

 时下,行为艺术非常火爆,尤其被艺术院校的师生推崇。然而,一些行为艺术家视为“很正常”的行为,在人们看来却是“极不正常”的事情。比如,吃烂苹果、压扁蟑螂等,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创新的行为艺术,而在网友看来,是在瞎扎腾,一点也不艺术。至于在公共场所用高音喇叭播放床笫之间的“呻吟”声,与其说是一种行为艺术,不如说是一种淫秽的噪音。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现阶段,行为艺术的受众面还极其狭小,只限于从事艺术学习、研究的专业人士和相关艺术院校的师生,以及极少数思想比较前卫的年轻市民。可见,像床笫之间的“呻吟”声,在艺术院校等特定环境下,可以称得上是行为艺术。但如果在公共场所播放,就是在恣意扩大行为艺术的受众面,强迫普通市民“鉴赏”他们的行为艺术,这无疑是艺术推介上的一种文化暴力。

 要知道,当行为艺术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时候,在公共场所播放床笫之间的“呻吟”声,便是对公众的一种“性骚扰”了。从小处讲,给市民造成了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污染,挑战了市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从大处讲,妨碍了城市环境和公共秩序,违反了良好的社会风尚,甚至影响到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其潜在的负面效应不容小视。

 因此,行为艺术不能突破道德尺度,更不能超越法律底线。而在公共场所播放床笫之间的“呻吟”声,便突破了道德尺度,甚至超越了法律底线,值得当今社会和大学反思。特别是大学管理者,应当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采取文明、理性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合法的方式,表达艺术诉求。关键是,有关部门应给行为艺术设定一个边界,最起码不能突破公民道德规范,不能扰乱公共秩序,否则,便踩了法律红线,背离了行为艺术的美感和善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