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聚美好安徽——工业化城镇化推动阜阳加速崛起
时间:2013-05-21 22:56:52  来源:中国日报网   作者:马文英 

    千百年来,位于淮河岸边的阜阳以传统的“农业地区”而为人们所熟知。今天,阜阳不仅夯实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铸就“百亿粮仓”品牌,工业化、城镇化成绩也显得十分耀眼。目前,工业已成为阜阳第一大产业,2012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阜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00万。按照最新的城市划分标准,阜阳已基本迈入大城市行列。

    以工业化为主导、城镇化为支撑……统筹协调推进“四化”同步、融合发展。围绕这个思路,阜阳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快,正朝着建设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打造中原经济区东部门户城市的目标迈进。

    工业突破竞风流

    2月25日,农历正月十六,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时,总投资288亿元的171个工业项目在阜阳各地同时开工,进一步吹响阜阳市工业突破“集结号”;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4.4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位居全省地级市前列……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发展成果,更是令人振奋。

    数据显示,2005年,阜阳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2.3∶29.4∶38.3,其中二产最低,工业化率仅为21.8%。2009年,阜阳市工业在三次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农业比重,工业化率达30.2%,成为第一产业。工业发展数字快速跃升的背后,是发展思想的统一和凝聚。

    阜阳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站在新世纪发展的最前沿,审视阜阳的现实与未来,把“工业强市”确定为首要战略。2013年,阜阳市新一届党委、政府再次强调,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把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力争进入全省工业第二方阵,一场工业突破战将深入开展……

    突破,意味着打破“惯性思维”,找到适合快速发展的路径。阜阳市新一届党委、政府提出要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目标,必须发挥工业园区的载体和主战场作用,下大力优化环境建设、抓招商、抓项目,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地推进全市工业突破!

    基于此,全市上下形成了重视工业、关注工业、支持工业的清晰导向,各类生产要素集聚工业的趋势日益明显,为工业经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此思路的助推下,目前,全市已形成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纺织、建材、造纸、酿酒、皮革、粮油食品加工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其中煤电、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林产品和有色金属冶炼等八大工业支柱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2012年阜阳市累计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27亿元,同比增长20.52%;完成工业增加值283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

    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强市的主战场,在阜阳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92年设立第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始,到目前,阜阳已拥有18个工业园区,其中省级开发区9个。在促进园区发展过程中,我市各类园区依托地方产业基础,因势利导,加强要素资源整合,加大对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扶持,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

    目前,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了机械制造、汽贸物流特色主导产业;太和经济开发区形成了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颍州经济开发区形成了机械制造、服装鞋帽、电动车特色产业等。与此同时,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一些园区初露端倪。

    备受全省关注的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也正在加速推进。该园区借鉴合肥产业发展经验,结合阜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确立了优先发展家电、机械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同时,考虑到阜阳未来的产业升级,园区还确立了重点发展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产业。根据规划,到2016年,阜合产业园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50亿元以上,成为我市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引擎之一。

    工业化进程中,我市民营经济的作用也不容小窥。经过十多年,我市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民营经济创造了我市60%的生产总值、60%的工业增加值、60%的税收,对发展支撑有力、带动明显、贡献突出。今年一季度,市非公企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8.9亿元,增长18.6%;非公经济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1.7%,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9%,拉动工业增长14.7个百分点。

    在日前结束的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我市提出,今年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360亿元,工业投资246亿元,规模工业企业个数达到1200个,实现支柱产业突破、骨干企业突破、民营经济突破和园区建设突破。

    构筑区域中心城市

    一群又一群高楼快速改写着天际轮廓线,一条又一条道路延伸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一片又一片浓浓的绿色浸润着城市……今天,当人们走进阜阳,看到的是一个正在崛起、快速变化的中心城市。

    近年来,阜阳紧紧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抓住各种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增强了阜阳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2012年,阜城城市大建设在七大片区同时启动,经过组团式开发的推动,阜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00万。按照最新的城市划分标准,阜阳已基本迈入大城市行列。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首先得益于路网的延伸、框架的拉开。近年来,阜城坚持以向西、向南为主,兼顾向北、向东发展的方向,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改造。淮河路、南京路和北三环路相继竣工,东环路即将开工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框架已经初步拉开。目前,正在着力推进城南三清路网、八里松路网、城西七渔河路网及职教园区路网等四大路网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路网桥梁是城市的骨架,阜城积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对6条城市出口道路全部实施高标准拓宽改造,城市对外交通将变得更加快捷;连接河西、泉北两大组团的南京路泉河大桥,联通颍东、颍西的颍上路泉河大桥,以及沟通颍泉、颍东的北三环路颍河大桥全部建成通车,三区之间的道路顺畅连接;连接二环路、三环路的三条重要道路阜王路南延、颍州路南延、人民西路西延已全部完成,老城区与新城区实现无缝对接。经过几年的努力,阜城的道路通行能力得到较大改善,已基本形成了内外相连、方便快捷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体系。

    一手抓外延拓展,一手抓内涵提升。清晨或傍晚,当你徜徉在阜城的街头,就会看到或大或小的绿色空间里,人们在纳凉、健身,或三五成群,或轻歌曼舞,一派怡然景致。

    近年来,阜阳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和推动力,通过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软实力的提升,进而增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后劲与潜力,提升城市的内涵。

    阜城因水而盛,城区十余条河流纵横交织。依托这些河流,我市加快治水力度,目前“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风貌,正在形成。2010年,阜阳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1年初被授予“安徽省园林城市”光荣称号,同时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力争到2015年,阜城各项绿地指标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城市大了,环境美了,一批城市综合体、高档酒店、高档小区项目进驻阜阳,也提升了城市品位。目前,沃尔玛、大润发、保利国际、星美影院、大地影院等一批项目进驻阜城,金鹰国际、银泰国际、万达广场等十余个大型商场或城市综合体项目或正在建设,或正在洽谈入驻。

    城镇化率的提升,除了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也离不开各县城建设步伐的加快。

    去年初,颍上县获得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园林县城”称号,成为安徽继歙县、凤台后,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县。截至2011年底,颍上县城绿地率达到35.3%,绿化覆盖率41%,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0.9平方米,已经发展成建成区30平方公里、22万人规模的宜居生态县城。

    颍上县的变化并非个例。目前,阜阳各县市均启动了城市新区建设,如阜南建设政务文化新区、临泉建设城南新区等。各地依托城市新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基础健全、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新城市,取得了明显效果。与此同时,加大对旧城区的改造力度,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容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今年是阜阳推进城市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一年,阜城将继续加大城南、城西等七大片区的城区建设力度。根据阜阳市政办《关于印发2013年阜城城市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今年阜城城市建设计划安排项目281个,计划投资229.57亿元,无论是建设项目还是投资规模,均为历年之最。

    城南新区是今年阜城建设的重头戏。年初,城南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城南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城南新区一期路网工程已全面开工,包括八里松路、润河路、西清路等5条道路,总长约7.2公里,计划年内完成道路建设。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争打“城南核心区位”概念,在城南新区启动了房地产、城市综合体项目。可以预见,随着基础设施的大规模铺开,城南新区将成为阜阳开发投资的热点区域。

    在日前结束的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阜阳把城镇化放在重之又重的位置上,提出坚持规划先行、组团推进、齐头并进,统筹推进阜城七大片区建设,加快建成区域中心城市。当前,尤其要快速启动城市大外环建设,重点推进阜合产业园产城一体,加快建设城南新区,力争到2020年把阜城建设成为2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着力构建阜城中心城市、县域中小城市、特色乡镇、美好乡村四位一体的城乡发展新体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