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美美与共”
时间:2013-05-18 10:13:59  来源:人民政协网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的改革发展,建设村容整洁、设施齐全、民风向上、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合力构筑“美丽中国”的两大基石,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5月上旬,以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为团长,以全国政协常委彭雪峰、王梅祥为副团长的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调研团就“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赴浙江、安徽两省进行实地考察,与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交流。

  因地制宜 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重模式

  早在“美丽中国”的宏愿提出之前,安徽、浙江等地就因地制宜展开了“美丽乡村”、“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探索。在资金、政策上,浙江省十年来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过1200亿元,全省当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总量10%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安徽省也将“美好乡村”建设纳入了“美好安徽”的整体格局,并确定从今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省财政连续投入5年,每年安排10亿元资金重点支持中心村规划建设。

  调研团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二者优势,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建设“美丽乡村”,应当注重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同时,避免乡村景观消失、工业化污染等问题。

  过去在城镇化过程中走过的弯路,为“美丽乡村”建设敲响了警钟。如何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能够避免“千村一面”,浙江、安徽两省在规划之初就有所考虑,在建设过程中力求注重特色、“一村一品”,根据各地经济基础条件、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如黄山市提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分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等六种类型。

  规划领军 “美丽乡村”要与城镇化做到“无缝衔接”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如何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对此,调研团与各地党政部门充分交换了意见。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涉及各种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集约、集中使用,必须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浙江、安徽两省近年来分别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等文件,确立了重点建设中心村、全面整治保留村、科学保护特色村、控制搬迁小型村的整治建设思路,形成合理的城、镇、村体系。

  调研团结合两省经验,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加强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分类指导意见;各省进行差异化的规划调整,建立有利于发展其比较优势的政策机制;加强各级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提升村庄规划的编制质量及可操作性。结合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下放部分权限到省级部门,以便对乡村建设用地进行统筹利用与调整。

  土地和人口是城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衔接的两大关节点。因此,调研团提出要全面及时地总结增减挂钩经验,切实提升复垦农地的质量,将置换的土地指标主要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适当增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给予政策支持,满足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同时,要科学预测农村人口结构变化,采取措施解决村庄空心化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促进城乡之间优质生产生活要素的双向流动。

  文化传承 生态友好 让“美丽乡村”真正美起来

  千百年因袭下来的乡村优秀文化传统,千万年形成的良好生态环境,是“美丽乡村”真正“美”起来的重要因素。

  调研团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并不等同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建设,在规划和建设中要重视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延续,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村落。

  “新鲜的空气、清洁的饮水、安静的环境,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走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之路,切实处理好农村的垃圾、污水和面源污染。”调研团成员建议,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各省要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充分利用节能减排技术和生产工艺,加大农村沼气、秸秆等的利用转化效率,发展垃圾和污水处理技术,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国家要制定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规,以环境约束为倒逼机制,减少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全面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给予个人发展和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这是“中国梦”的要义所在。现代化的城市与美丽富裕的乡村交相辉映,城美乡美、美美与共,在全面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为广大农村寻找一条适合国情又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美丽路径,广大全国政协委员正通过积极的履职工作贡献着力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