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着力推进人的城镇化
时间:2013-05-09 15:49:31  来源:中国网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确定了2013年经济体制改革九大重点,主要包括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城镇化、现代农业、科技等领域和环节。会议决定今年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人的城镇化,研究新型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居住证管理办法,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可见,推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较快,但“市民化”速度相对较慢,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群体中,仍有2.6亿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待遇,出现了农民工“半城镇化”现象,即“就业在城市,户籍在农村;劳力在城市,家属在农村;收入在城市,积累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但还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新型城镇化必须纠偏农村人口“被市民化”的现象,必须解决好“农民”变“市民”的问题。

  目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尚存三大困难:一是数量大。现在有近2.6亿农民工,未来还有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要进城。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这是一个面广量大的长期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二是成本高。市民化是一项高成本的改革,农民工要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需要大量公共投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指出,今后20年内,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0万元,要实现近5亿农民的市民化,至少需要40万亿至50万亿元的成本。三是就业机会少。农民工市民化的坚实基础是要有就业机会,而因为户籍、学历、技能等方面的限制,为农民工提供的稳定就业机会很少。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核心是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这就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等诸多方面改革。

  要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目前,各地政府按户籍人口来提供公共服务,农村和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差别巨大。有专家测算,我国农村和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33万元。户籍制度改革要分类指导,因城而异。各地当前普遍采用了逐步放开户籍,比如积分制等方式,渐进地使农业转移人口获得城市户口。

  要稳妥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转移。通过“确权颁证”,建立、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中心等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使土地流转收益成为农民进城从业、安家的资本。同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城镇化建设,将农村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解决农民就业等结合起来,改进和完善村庄规划,使留在当地的农民也能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要全面推动公共服务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努力使城市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改善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的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尽快制定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等。构建适合农业转移人口特点的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进城者实现安居乐业的“市民梦”不会遥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