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国青年重压下求“现世安稳” 浪漫情怀过早缺失
时间:2013-05-04 12:17: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第1卷第1号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写道:“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

  近日,一部名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电影异常火爆。这部略带伤感的影片,描述了70后一代青年的青春和梦想,失落和迷惘。

  和电影中描述的那一代青年不同,也和“五四”时期的青年不同,当下,许多中国青年人因背负太重的压力而过于“早熟”,以致丧失激情,年纪轻轻即世故老成。

  浮躁、焦虑、早衰……诸如此类的标签不断加诸中国青年身上。在五四青年节,一起关注青年,关注他们过早失去的浪漫情怀,关注他们于生活重压下寻求自我实现,关注他们“早熟”表象下依稀残存的梦想。

  再见理想 过早缺失的浪漫情怀

  中国是一个讲求“入世”的国度,也是一个注重资历和年龄的的国度,世人常以“少年老成”来称赞年轻人。与之相对,假如一个年轻人到而立之年还一无所成,几乎就成了家族的耻辱。

  家庭和社会赋予当代年轻人太多的期望和责任,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个时代的竞争更加激烈。

  以“80后”为例,如今大致年龄在24至33岁之间,正是步入职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阶段,将要完成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人生中的几件大事,在物价高企、房价飞涨的今天,这些年轻人即便出身小康之家,也会感觉十分吃力。

  多数年轻人早早意识到这种生存困境的存在。竞争在大学里就已经开始:考研、出国留学、入党、竞选学生干部、争取名额有限的各项荣誉。

  譬如,近日一项调查称,88.6%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清楚地懂得走上社会,开始职场生涯,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自身要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入党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职场需要,也是政治参与的需要。

  过于注重现实,使中国当代青年们过早地放弃青春年少的浪漫情怀——诗歌变得难懂,吉他落满灰尘,甚至连爱情都开始萦绕着铜臭味。

  “压力山大” 在焦虑浮躁中奔忙

  中国青年的“早熟”和时代有关。人口流动性变大,城乡隔阂被打破,工作不再分配,职场竞争激烈……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和变革,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应时势,许多“80后”、“90后”不得不放弃诸多浪漫想法,终日为“朝九晚五”程式化的工作奔忙,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累。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习以为常的加班,生活成本逐年上涨,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攀比,焦虑和浮躁情绪似乎弥漫在人与人之间每一个角落。职场中的年轻人抱怨在增加,踏实努力的人在减少。为了支付房贷、偿还信用卡,他们需要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

  青年人群工作处于爬高状态,压力之大不容置疑,成家置业以及维持家庭支出成本的上升也给人带来无形的压力。因而,即使正当壮年,健康状况亦不免受到影响。

  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中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此外,对于许多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漂一族”,特别是农村出身的年轻人而言,于上述压力之外,又背负了“上了大学,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家庭的命运”的自我期许。

  摆在他们面前的,是读书期间的全心投入、孤注一掷;甫一毕业,就要自食其力,甚至要负担起远在家乡的父母的生活。他们在大城市没有根基,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道路之艰辛,不言自明。

  “为稻粱谋” 想象力被点滴扼杀

  每个人都曾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会积极进取。然而,对于很多在职场摸爬滚打数年的年轻人来说,“梦想”早就成为一种奢侈品。工作仅仅是为稻粱谋,加班不过是出于无奈。

  工作不再有乐趣,不再有激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为一些职场年轻人的日常状态。年轻人本该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这种工作状态下被点滴扼杀。

  “刚参加工作时真是意气风发,现在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对领导的批评表扬无所谓,对同事的跳槽升职也不关心,不觉得多么痛苦也不觉得多么开心。”一位年轻女白领如是说。

  另外一种颇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国考”的热度和难度亦相应水涨船高。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考公务员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最主要的理由是“工作稳定”;此外, “公务员”三个字背后所包含的权力资源、隐形福利和灰色收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有专家指出,年轻人过度追求“铁饭碗”,丧失的是创业积极性。这种过度求稳的心态,将成为中国加快发展的障碍。

  另外,在“拼爹”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在社会中的上升路径会受到太多非正常干扰。

  有媒体指出,如果年轻人无法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处境,久而久之,就只剩下“北漂”的惆怅,和“屌丝”的自嘲了。
 
    青春易逝 人生有另一种活法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梦想”一时成为社会正能量,社会各界热烈讨论“梦想”这个曾被很多人悄悄藏起的词汇。

  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中国青年人的梦想对于“中国梦”的意义尤大。

  实现梦想,显然不只有“当公务员”这一条路;获得幸福,也未必需要有房有车,或干出多么大的事业。换一种活法,换一种视野,青春同样可以很精彩。

  近日,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徐佳的年轻人走红。微博称,“2011年,他是一个PHP工程师,和弟兄们奋战到午夜为了新浪微群2.0上线;2013年,他离开IT业,华丽转身成一个水果店老板。几个月后,眼镜摘了,人变白了,连头发都长出来了。”

  几个月前,一个就职于某视频网站的女白领也发布一条微博。称她已经辞职,虽然积蓄不多,但已决定和丈夫搬到丽江定居,追寻自己心中的美丽风景。

  在更多的年轻人因循着既有的人生路径,在“枯燥乏味”和“现世安稳”中追求一丝平衡的同时,上述两位年轻人的选择无疑更需要勇气,也赢得了众多网友的赞许和羡慕之声。

  青春终将老去,何必如此“早熟”?梦有千万种,无需好高骛远。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需要为青年提供的,是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多样的成才道路。张培坚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