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企“发展壮大”后需要什么
时间:2013-05-02 09:20:02  来源:新京报   作者:周俊生 

     由于一些国企占据了诸多领域的市场,民众并不能享受到它们发展壮大所带来的好处,相反必须为它们的这种发展壮大不断地买单。

    中国的国有企业,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近日,有媒体发表连续报道,称今日的国企,已经脱胎换骨,成为市场主体的新国企。国企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已经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纯粹企业。

    诚如报道中所说,目前我国的国企基本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其标志是国企产权实现了股权化,国资委以国家出资人的身份来行使对国企的权利。这确实是一种在形式上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安排。

    但是,国资委本身是政府的一个机构,它所能行使的对国企的权利其实就是政府对企业的权利。一般地说,国资委作为国企的控股大股东,可以向国企输送利益,这也是它的股东责任,但当国资委这样做的时候,其实动用的是政府的资源,如在融资、产品定价、市场占有等各个方面向国企倾斜。这种资源由于来自政府的安排,因此它是属于全民的,政府必须公平地分配于国企、民企甚至外企等各种资本类别的企业,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很显然,当国资委以股东身份向国企进行倾斜时,应注意不要构成对市场公平的扭曲。

    最近10多年,国企确实出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些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很高,比如中石油、中石化。但是,它们的发展壮大,其实是凭借行政的力量封闭了其他企业进入市场的路径所达成的。

    严格地说,国有企业的产权归根到底属于全民,然而,由于政府认为国企已经完成市场化,因此在支持其获取高利润以后,对其利润分配却相对宽松,导致其利用全民资源“创造”高利润后不是用于分享,而是大量用于“自身发展”。要求央企向财政上缴利润,每一次都要经过讨价还价,国企高管却可以凭借失去监管的分配机制享受高价年薪。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国企占据了诸多领域的市场,民众并不能享受到国企发展壮大所带来的好处,相反必须为它们的这种发展壮大不断地买单。民企的成长空间也越来越逼仄,国企成为民众选择就业时的最佳方向,整个社会的创新机制正在萎缩。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长期以来政府过多地参与经济活动、干预经济运行有直接的关系。政府要干预经济运行,最方便的就是通过对国企的支持,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市场中去。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机制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艰难的经济结构转型,这种转型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干预。政府减少对国有企业的倾斜,给所有的市场主体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应尽职责。从这个方面来说,或许国企在“发展壮大”之后,需要多考虑转型和回报的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