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多坐坐地铁 好处多多
时间:2013-04-09 18:40:51  来源:东方网  作者:汪长纬  

    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方兴未艾,“车轮上的铺张”也成众矢之的。不久前《人民日报》的一则消息披露,2011年,仅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公车购置及运行费就高达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6成以上,是公务接待费的4倍。全国呢,消息没有说,想必更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就全国而言,公车改革已近20年,一直是雷声不大雨点更小,所以越改公车越多。回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地方的厅局级头头都是多人一车,至于机关处长根本没有车。如今可倒好,有的地方别说厅局级,就是一些部门的科级干部,甚至村官,都有专车侍候。尽管对公车配备早有明文规定,但这些规定在各种巧立名目面前,往往显得乏力。

    公车成患,加剧了交通的拥堵,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污染了空气,败坏了风气,疏离了干群关系,危害不容小觑。如今若真要遏制“车轮上的铺张”,还民众以信心,我认为不必坐等新的改革方案出台,先行动起来再说。为此,吁请大小官员不妨多乘乘地铁。

    一是乘地铁不会误事。如今我国不少大城市的地铁四通八达,除偶然事件外,其便捷、准时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与之比肩的。普通百姓每天坐地铁上班,鲜有迟到就是明证。但一些家门口就有地铁站的官员,每天却还要端着架子等公车来接,就有点令人费解。春节前,笔者与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周锦尉等文友在浦东参加一个活动,结束后一起到杨高中路坐地铁9号线,不到20分钟,便到了浦西的周先生家门口。这位正局级退休干部不禁感叹:地铁真快,真准时啊!我估计,这样的体验,恐怕是许多在职官员所不曾有的。

    二是乘地铁不掉身价。坐轿车曾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如今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轿车真正回归了交通工具的功能定位,进出坐不坐轿车与身份高低、尊卑已没有多大联系。在这个问题上,大小官员都要解放思想,不要被旧观念禁锢了自己。《人民日报》曾经报道过,罗马尼亚的副总理有时还步行上班呢!

    三是有更多的人舍轿车而乘地铁绝对有利于地面道路的畅通,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改善。如今交通拥堵和严重雾霾成为影响许多城市生活质量的两大难题,而减少公车无疑是缓解难题的出路之一。如今大力强调发展公共交通,其实,官员们多乘地铁,就是发展公共交通的强大推动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