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那些想回却回不去的农村大学生
时间:2010-03-17 11:56:10  来源:农民日报 
 不愿意去农村,说明城乡差距仍然很大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喜盈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纪玉君认为,一部分农村孩子上了大学后不愿意回农村,城里的干部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其中有着深刻的原因。“现在是市场经济,也就具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去,这说明了城乡的差距仍然很大。鸟择良木而栖,大学生也需要一个好的环境。要想吸引人才尤其是大学生们到农村去,从国家政策上,从经济扶持上,都应该向农村倾斜。农村发展了,人才自然就流进来了。”

  纪玉君代表认为,国家在选拔干部中应多从农村选拔,逐步提高。只有从农村选拔各级干部才能真正了解民情,体察民情,才能制定出适合农村发展的好的政策,这样也就更能激励干部到农村去。“比如一个大学生或者干部,在城里一个月挣2000块,去农村一个月赚5000块,收入高,能得到锻炼,还能得到提拔,这样人们就愿意到农村去了。现在农村的发展确实是缺少一些人才,政策上要倾斜,人才上要倾斜,收入上要倾斜,教育上要倾斜,这些需要方方面面的倾斜。‘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用政策调动社会的资源向‘三农’倾斜,农村的发展也就加快了。”

  想回却回不去的农村大学生

  全国人大代表、省滕州市张汪镇大宗村党总支书记宗成乐对农村的教育问题特别关注:“农村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小学教育问题,师资还是不行。我们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但是农村的孩子在娃娃的时候就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成才的几率怎么可能大呢,这也是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比例比较小的一个原因。师资力量上要加强,政府在其他地方上可以少投入一点,少花一点,在教育上应该多投入一点。”

  一方面,农村师资力量的短缺急需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却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实。宗成乐代表说,“城市的大学生不好说,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是不愿意到农村去,是政府不要,是就业难。我们大宗村学校有两个大学生,每个月村里给几百块钱他们都愿意在这里干。”他认为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优胜劣汰,实行合同制、聘用制。对于存在的一些困难,比如编制问题,比如工资问题等等,可以变通一下,想一些办法解决。比如一些已经不再适合教书的老师,可以给他们调动一下工作,做好社会保障,然后让大学生来做这个工作。

  他们能去农村,这就需要肯定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斯喜认为,现在大学生到农村去,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方面是这几年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机会。农村有城市提供不了的机会,比如学农的、学畜牧的,这些大学生是通过自主选择到农村寻求发展。另一方面是政府推动农村发展的政策驱动,比如大学生村官。这些大学生们可以为农村带去新的观念和知识,给农村带来技术、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等,从而帮助农民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民增收。更多的年轻人是到农村去锻炼的,好为以后去政府机关或者从事其他的工作积累经验。总的来说大学生下乡是一个好现象。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改变城乡差别、从城乡人才的均衡分布、从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来讲,都需要推动大学生下乡。

  “不管这些大学生是否想把农村作为跳板,首先一点他们能去农村,这就需要肯定。当然了,大学生到农村去,也需要改变自己,不管是想自己进步,还是想为当地办点实事,与农民打成一片,都需要试着让农民接受你,学习更多的东西,让农民得到更多帮助,这样对农民,对大学生都有好处。”陈斯喜代表说。

  大学生到村里一定要有实权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凤台县李冲回族乡魏郢村食用菌养殖专业户鲁中祝认为,大学生到村里一定要有实权,要给大学生放权。没有实权,大学生就没法施展才华。

  鲁中祝代表说:“书记村长都是大学生,这个村很可能发展得好。因为他们有比较高的文化知识,有从外面带来的比较新的发展思路。现在有些地方搞的大学生挂职效果并不理想,成功的几率不高。最主要的就是下乡的大学生没有实权,成了一种摆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学生到基层去,如果不能当法人是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的。真正的还是要给他合适的待遇,给他安排好,给他权力,让他在农村能够踏踏实实地做。对大学生回去的提拔、考核,就把他们做的这些实事纳入到考核的日程中去,这样大学生才能安心地去干。不给他名正,不给他言顺,他怎么开展工作。总是处于一种漂浮状态,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下乡待遇问题,应该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划。三年内回去是如何待遇,六年是如何待遇。鲁中祝代表说:“三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如果大学生没有实权,总是飘飘浮浮的,政府没少花钱,大学生也没发挥出自己的作用,照样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如果他能扑下身子,踏踏实实的,六年或者五年做一个计划,就可以做很多事,这样才具有可持续性。如果新老接替太频繁了,还没干多久,马上换到另一个部门,还是干不了事,熟悉环境就得一年。建议大学生村官应该实行五年制。”

  解决人才问题,还要打破官本位思想

  纪玉君代表认为,解决农村人才的问题,还要继续打破官本位的思想。“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是没有正确的理解,现在社会上还是上学的目的就是想升官想发财,传统的观念要改变。这里存在着一个认识的差距、观念上的差距问题。现代化的农业必须培养现代化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政府的政策就要向培养现代化的农业人才倾斜,这里要有本科生,有硕士生,甚至要有中专生,专业技术人员,总的说还是政策的引导,舆论的引导,对于我们教育方式的改变都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也需要改变我们一些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要总是把眼睛盯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不愿意回到农村。要改变去农村就是低人一等、把上大学看成是跳出农门的思想。其实现在农村基层有很多发展的机会不比城市差,现在本科生在城市里已经很多了,很多单位招公务员已经提高了要求,要研究生的很多;但是到基层去,这些大学生的价值就能体现出来了。农村需要这些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陈斯喜代表说。山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