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何以改变“一问墓价欲断魂”的无奈?
时间:2013-04-02 21:45:33  来源:人民网评  作者:王石川 

    近日,由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举办的“《殡葬绿皮书》(2012―2013年)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绿皮书”说,城镇公益性公墓的稀缺,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建设可持续型城镇公益性公墓,对维护群众基本殡葬权益,满足城镇居民基本殡葬需求、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问墓价欲断魂”,近几年每到清明,这句顺口溜常被一些网友用来感叹“死不起、葬不起”。也许这些表达有些夸张,但一些墓地价格畸高确实是事实,从媒体报道可知,有的墓地每平方米动辄数万元,远远超过了房价。

    “死生亦大矣”,生有所养,居有所住,死有所葬,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果生买不起房、死买不起墓,情何以堪?因此需要追问,是谁制造了天价墓地?最近媒体报道的“坟爷”林耀昌或许能够给出一些答案。广东汕尾市人大代表林耀昌从陆丰市潭西镇政府手中承包下潭西镇安福公益性公墓(以下简称“安福公墓”)后非法经营,获利超三亿。当公益性公墓被随意转为经营性公墓,每座墓地卖数万甚至十多万元时,试问,普通民众能买得起这些天价墓地吗?

    很显然,公益性公墓不应转为经营性公墓。问题是,有些合法的经营性公墓,同样售价不菲,个中原因很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不少地方,墓地属于垄断经营,不是谁都能有资格经营的。有些经营者具有权力背景,不用承担土地使用的租金,缴的税也少,甚至有一定的财政拨款。一方面享受到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却动用市场之手大发其财,埋单的自然是普通民众。

    天价墓地毕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能望而生叹。几年前,有的地方推出经济适用墓,消息传出,不少人认为这是黑色幽默。现在看来,经适墓并非恶搞,确实有存在的必要。当然,更到位的措施应该是加强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对此,“绿皮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具体分为两点:一点是,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城镇公益性公墓的定位、审批、建设方向、建设标准、执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第二点是,加大财政投入,将城镇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到财政预算支持科目并逐年加大投入,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

    应该说,近年来民政部门也在努力发展公益性公墓,但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缺少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以及持续性的财政投入,再加上一些职能部门权力变现的冲动很强烈,导致公益性公墓过少、服务过差,远远无法满足现实所需。但愿绿皮书的建议早日成为现实,更期待监管到位,有效遏制权力变现的冲动。

    当然,考虑到我国土地稀缺的现实,每人一块墓地并不现实。“入土为安、入土为贵”的传统观念有必要改一改,像树葬、花葬、海撒等生态葬方式应该逐步推广。移风易俗需要时间、需要技巧,也需要政府的激励性措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