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没饭局”何以让委员生感喟
时间:2013-03-04 11:24:0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惠铭生 
    连任的政协委员段祺华说,会风之变,除了没花没条幅,最大感受是没饭局。“以前来开会,天天晚上有饭局,还要喝酒。”饭局让委员们开政协会之余,还要开“联谊会”,不能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于提案。(3月3日《人民日报》)

  段祺华来自上海,每年两会,上海市要请一次客;他是华侨,侨联要请一次客;上次是工商联界别,工商联要请一次客;他是致公党员,致公党要请一次客……过去几年,段委员一直遭遇这样的“幸福烦恼”。如今,饭局突然销声匿迹,清闲之余,他有时间、有精力,能心无旁骛、聚精会神于提案,何其快哉!

  其实,对没饭局、饭局少而感喟的,何止是段祺华,又何止是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

  年前年后,笔者与一些机关干部交往,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一个话题——中央倡导改作风,反对餐桌浪费。对此,很多机关干部感叹:饭局少了,不仅正了党风,减少公款浪费,而且身体健康了,工作有精神了,就连夫妻关系也和睦了……

  过去,我们一说改革,马上就联想到“阻力”,认为公职人员是行政改革的反对者。但这次关于作风、会风、文风的改革,却前所未有地受到普遍好评和响应。其实,这不难理解,公款吃喝对多数公职人员而言,绝非是个人嗜好或是生活享受,而是一种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一些人围坐在一起,醉醺醺地胡吹海侃,虚情假意地拍拍打打,一顿饭动辄一吃就是好几个小时,怎能让人不崩溃?尤其是,酒桌上相互之间肆无忌惮的“拼酒”壮举,不仅无聊,而且也让人苦不堪言。

  有人戏言:“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此言不虚,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人似乎都被这种“江湖潜规则”所钳制、绑架,只能循环着这种无聊的“饭局”游戏。

  当下,我们已基本告别了饥饿的年代,大鱼大肉哪怕是海参鲍鱼,对公职人员也没什么吸引力。回家喝碗小米粥,吃张煎饼卷大葱,或是在家看看书、读读报纸,陪陪老人、妻子和孩子,才是众多公职人员的真实愿望。很显然,改作风,反对餐桌腐败,让更多的人从“饭局”中解脱出来,不仅得民心、合民意,而且契合了大多数公职人员的心愿。

  但是,迎来送往的糟粕官场文化,以及庸俗透顶的公款吃喝风,有其特有的“传统根基”和“顽强生命力”。对此,不少人担心,如今劲吹的改作风之风,会不会只是一阵风,风头过后,依然会“涛声依旧”?反餐桌腐败,会不会还会反弹?

  这样的担心其实并非杞人忧天。“运动式”的整治工作作风、会风、文风之弊,以及公款吃喝之滥,然后再强势反弹的事例,以前并不是没有。这次改作风、反餐桌浪费是否彻底,公众当然有理由在心中打个问号。

  无论政策法规的出台,还是党风政风的向好,民意是最根本的指向。既然全国上下倡导的改作风、反对餐桌腐败等“新政”深得民心,动辄引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乃至众多公职人员的感喟,那就不妨借这个民意“东风”,通过制度设计的形式将其固定,并成为社会好风尚,如此,才能让更多人对没饭局习以为常,而非感喟万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