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寄予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和经济发展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的厚望之后,城镇化成为年末岁初最热门的词汇。
其实,不论城镇化能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多大推动力,农业人口持续向城市转移是大势所趋,提高转移规模和质量乃顺势而为。不过,在迈向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要跨过多道坎———转移农村土地、在城市落户购房、实现就业,才能成为市民。哪个环节处理不当,农民都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
为了解推动城镇化的具体改革现状,导报记者春节期间逐一调查了目前事关城镇化的几大关键因素,如农地转移、户籍、居住、就业等,以还原城镇化在现实进程中的探索和困惑。 (经济导报记者 孙秀红)
就业:择业到创业的蝶变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是就业,能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或持续的收入来源,决定了一个农民选择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农村。但随着农村迁移人口的增加,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进城自主创业正成为各地大力提倡的方向之一,“小老板”林海威就是其中一员。
生意拓展带动全家就业
今年38岁的林海威,没有耀眼的学历,也没有显赫的背景。出生于文登市泽头镇林村,初中一毕业就离开老家,跟着在文登做生意的亲戚打工。10年前,他选择了“冷门”的佛具香火生意,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如今他已经在文登、荣成开设了3家连锁店。随着生意的拓展,从父母到岳父岳母,再到表亲属和同乡,因为跟他“打工”,林海威的多名亲属离开了农村,实现了他们的城镇化。
2003年,林海威刚刚成婚,年富力强的他不想一辈子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闲聊中一名香客抱怨说在当地买不到合适的佛具精品,就连购买基本的香烛产品也很不方便。林海威“嗅”出了其中的商机。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争取到宗教主管部门的认可之后,文登第一家经营佛具香火生意的专卖店“清澄缘佛行”悄然成立。
初创期的专卖店是典型的夫妻小店,一个人进货送货,另一人打理门店。因为在市里有了住房,林海威两口子率先解决了城市户口。
2006年,文登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越来越红火,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的小商品集散地。林海威觉得这是个商机,迅速买下了一个摊位。将零售扩大到批发,就需要增加人手,首先加盟的是林海威的父母。老两口先是从老家过来帮忙,到后来就根本离不开了,尤其是春节等节日,店里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年后,林海威给老两口在门店附近买了房。尽管户口还在农村,但他们无疑已经是城里人了。
2007年下半年,在文登从事佛具香火生意的专卖店渐渐多了起来,林海威也感到了压力。他买了一辆五菱面包车,积极打开市场销路,甚至主动到佛教场所上门服务,这种主动的经营方式大大提高了营业额。为此,他不得不再次增加人手。这次,他把岳父、岳母和小舅子都请来帮忙打理门店。他的岳父岳母都是年近60的农民,住在林海威之前买的房子里,老家的土地都租给了村里其他人,每年也只有春节期间才有空回农村老家串串门。
2010年,林海威又将门店开到了和文登相邻的荣成市。在做批发生意的时候,他就发现荣成的顾客非常多,而且渔民的需求量非常大,他必须亲自过去盯着。文登的两家门店,因此面临人手短缺。林海威从老家林村和附近的村里又招聘了3名年轻的姑娘,其中一个还成了他的竞争对手,这就是后话了。
小舢板变成大轮船
农村转移人口城镇化的前提,就是在城市中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和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而务工人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就业的不稳定。引导这部分群体自主创业,自然成为政府部门安置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导报记者从文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文登正在引导劳动者由“自主择业”向“自主创业”转变,全力打造“创业文登”,加大就业创业资金落实力度,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如今像林海威这样的小老板,都可以从当地人社局获得将近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文登提供创业补贴和场地租赁补贴。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林海威感受到了新挑战。他说,越来越多的服装、鞋帽等实体零售店已经成为淘宝网等电商的客户的试衣间,未来,他的生意肯定也会受到电商的冲击。如何提高客户粘性,培育客户忠诚度,并快速占领更多市场,成为摆在他面前的棘手问题。
林海威正打算将他的佛具店品牌化、规范化经营,以统一形象开设更多连锁分店,与当地家家悦等名牌超市联手,设立专柜,将他的产业在威海地区做大做强。
随着事业由小舢板逐渐变成大轮船,林海威雇用的员工必然会越来越多,更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也将“乘船出海”、走向城市。
落户:奔向城市的艰难迁徙
经济导报记者 张宜俊 湖北荆门报道
14日,正月初五,肖强从家乡后港镇坐汽车到荆州,随后又从荆州坐动车到了上海。
15日,正月初六,刘元坐上了从荆门到武汉的汽车,之后他从武汉转火车回到了工作地咸宁市。
肖强在上海的HTC手机制造厂工作,他打算挣些钱回到家乡的镇上;刘元在湖北省咸宁市的湖北银行工作,他希望能回到家乡荆门市工作。
春节假期临近尾声时,许多像他们一样回到乡村的年轻人,又加入到返城大军中。这种城乡之间的“大迁徙”何时不再出现?城镇化不断发展也许是解决之道。
定居城市
“当时我们没有所谓‘城镇化’的概念,只是希望到城市里去过一种相对于农村更好的生活。”正月初四(13日),刘元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在医疗、教育、商业等方面的条件,相对于城市都太落后。”
从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技能、和现有工作等各方面来看,去年7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金融学系后到湖北银行工作的刘元,不太可能回到农村像父辈一样从事农活。一般情况下,像他这样出身于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会选择定居城市———成为市民的一分子。
对于刘元来说,在咸宁这样的非中心城市落下户口并不难。但是,“目前,我还没有把户口从家乡迁出来。”他说,没有咸宁的城市户口并不影响自己所享受的福利待遇。
“但工作稳定之后,如果能在家乡荆门工作,户口肯定是要从农村迁到城市的。”刘元说。据了解,荆门市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优先落户条件,只要个人在城区有正式就业单位,即可申请办理城区户口。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房子。”刘元告诉导报记者,咸宁的房价在2500元/平方米左右,虽然“并不算太贵”,但他还有自己的打算。
据了解,湖北银行将在荆门开设支行,他希望借此机会调回家乡。而荆门的房价比咸宁高不少,均价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回到荆门,购房压力会大不少。”刘元希望随着工作时间增加,他在湖北银行的待遇会逐步提高,到时购房的压力就会有所减轻。
回到镇上
刘元也许是幸运的,他接受过高等教育,有重点大学学历,并不太担心自己将来在城市的生存。而他的同乡肖强在走向城市的过程中并不容易。肖强与刘元是同龄人,今年也24岁,来自于荆门市后港镇,与刘元所在的五里镇相隔不远。
初中毕业后,肖强做过2年理发学徒,后来离家打工,先后在广州、厦门、上海工作过。5年来,在镇上与城市里流转,几乎一年换一次工作,最近2年相对比较固定,主要在上海工作。
当导报记者问到肖强有没有想过在上海买房,他的回应是“你在开玩笑吧”。肖强很清楚,上海的住宅均价超过2万元/平方米,而他在电子厂打工所得的月工资还不到3000元,省吃省喝的前提下,工作1年也只够买1平方米。
除了房价难以承受,获得上海户口也是一大难题。据了解,上海户籍政策规定中的部分落户条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持证期间按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持证期间依法缴纳所得税;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等———对于肖强来说,门槛还是太高。
肖强直言现在的工作“只是吃碗年轻饭”。他告诉导报记者,他们的用工性质都是劳务派遣,这样的工作并不能持久下去。
肖强有更实际的想法———攒点积蓄,回到自己的家乡后港镇,然后做点小生意———既不用远离家乡,也不用像父辈一样从事农活。相对于乡村,小城镇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交通等公共服务方面,更加便利。回到镇上,这成为许多跟他年龄相仿的年轻人的想法。
居住:唤醒三、四线楼市刚需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沂南报道
沂南县城居民郝建军在新居度过了蛇年春节,却觉得过得异常冷清。“除夕清晨只能听到零星的鞭炮声。”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原因是悠山美域小区里很多业主都是进城经商或务工的外来人员,一到春节,他们都回农村老家过年去了。
业界普遍认为,新型城镇化必将导入大量就业人口到城镇中去,房屋是农村人口转移进城镇后的重要载体。今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发展将迎来新一轮由刚性需求引发的活跃期。
县城房价两年翻倍
年近不惑的郝建军家有兄妹三人,哥哥和姐姐也都在悠山美域买了房子,购买的都是三室两厅的大户型,价格却颇为悬殊。
“像坐了过山车一样,房价一年一个样。”郝建军说。
2009年他哥哥家买房时,房价每平方米只有千余元,百余平方米的房子仅花了十几万元。姐姐家2011年买房时,房价略涨,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全款只要20万元左右。
可等郝建军紧随其后出手的时候,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平方米近2500元,同样140平方米,花了近40万元,比哥哥姐姐家多花了一倍的钱。
资料显示,沂南县2009年-2010年楼市开发量较小,价格平稳,稍有上升;而相比2009年,2010年-2011年开发量增长了5倍左右。迅速增长的市场供应量非但没有使得需求饱和,反而逐步推高了房价———相比2009年的水平,沂南县城当前房价已经增长了一倍左右。
据当地一名开发商透露,沂南县政府在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农村人口买房优惠200元/平方米,城镇人口买高层优惠200元/平方米。政策出台,加之楼市整体升温,大多数楼盘被抢购一空,沂南楼市一度出现了现房短缺的现象。
房企抢占市场
在郝建军看来,拉高县城房价的除了客观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大量拥进县城购房的农村外来人口。
搬进新居后,郝建军发现,邻居中进城经商或务工的外来人员占了相当比例。新邻居“二炮”家就是周边农村的,“二炮”爸在县城经营土产杂货生意,这两年挣了钱,于是就在县城买了房子,只有逢年过节才回老家。
杨玉海是临邑县兴隆乡纸坊村村民,平时在北京一个亲戚开的木器厂打工,农忙和过年时才回家过年。今年回老家他发现,虽然过年时村里仍和往年一样热闹,但很多外出务工的老乡都在临邑县城买了房子,有的不仅自己在城市安了家,还把父母接了过去。
2002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党的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唤醒了大量三、四线楼市刚需。
各大房企也于2012年开始纷纷抢占三、四线城市市场。在沂南县城,多个开发商进入县城圈地,市场房源处于充足状态,这也加剧了房企之间的竞争。
沂南一名开发商考察市场后预计,2013年,随着阳都国际、山水芙蓉等大盘的推出,沂南县城房价会继续走高,加上乡镇人口往城里转移,以及旧城改造、拆迁等,楼市会依然处于平稳健康的销售状态。他认为,房源增多,消费者开始“挑嘴”,想要拉拢消费者购房,就需要做好策划,打出品质。今年将是沂南房地产商真正开始大打营销战、品质战、价格战的开始。
农地:有无产业决定农户受益与否
经济导报记者 曹凤芹 莒县报道
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是农民最大的红利,但经济导报记者采访发现,在土地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征地补偿综合考虑土地原用途的经济收益、土地区位、供求关系和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集体土地使用权所有者的应有利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农民从土地增值中获利也差别巨大。
徘徊在农民和市民之间
14日,莒县城阳镇土门首村,村民李国良的母亲正在切肉准备包饺子。虽然叫村,土门首村早就被划到县城内了,属于四关之一的南关。
“多少年前就没有地了。”李国良的母亲告诉导报记者,但她和家人的身份依然是农民,“生活,主要靠孩子。”
导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位置优越,土门首村和大多数农村并无太大区别,甚至有些方面还不如农村———村内路面依然是土路,由于近期雨雪频繁,有些泥泞;房屋也多为小四合院,零星分布着几栋楼,高矮不一。
“其实村里是有规划的,盖楼不超过两层半。”李国良说,但基本上没人遵守,“有钱就多盖,没钱就少盖或不盖。”由于这种差异,整个村庄给人的感觉比较杂乱。
李国良告诉导报记者,由于土地被征用较早,村民并没有得到数目可观的征地补偿,甚至有些没有补偿。
没有了土地后,农民的出路就成了问题。由于村里没有企业,村集体产业只是部分沿街房,村民每年只能拿到为数不多的分红。
除了考学,村里年轻人纷纷自谋生计。“我原来跑营运,现在在一家铁矿搞管理。”李国良说,由于县城生活成本较高,“啥都得花钱买”,仅靠他一人的工资,全家人的生活并不宽裕。
兴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城镇化乡村都存在这样的窘境。
随着莒县东扩,位于县城东部的岳家村也进了城区。14日下午,导报记者驱车来到岳家村,不禁有些吃惊———村民都住上了楼房,社区干净整洁,学校、医院、购物中心、老年公寓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整个岳家村已然看不到任何的农村迹象,甚至比县城中心更加繁华。
走进岳家村幸福老年公寓,一栋栋整洁的楼房映入眼帘。导报记者遇到了刚送走儿子的许王氏,已经92岁的她十分热心地拉着导报记者到她的公寓内看看。在她住的一楼公寓里,导报记者看到桌椅、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这都是村里发的,”她扯着床上的被褥说:“不用花钱,一天管三顿饭,过节给东西,还给零花钱。”
导报记者了解到,该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实行以家庭为单元的集中供养,除了免费居住,每人每月还可以领到300元零用钱和150斤面粉,公寓还配备了30余名工作人员,为全村老年人提供餐饮、生活护理、保健指导、心理治疗等综合服务。“遇到什么情况一叫就有人,看病也不花钱,可享福了。”许王氏说。
据了解,在老年人就医方面,除新农合报销一部分外,其他均由岳家村村集体财政进行补缺,同时,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查体,每年为55-80岁的老人购买两份银龄安康保险。
这都缘于村里经济条件的提升。据导报记者了解,近年来,岳家村先后办起了东旺食品、东兴塑料、诚凯制衣等10多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们不出家门都当上了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