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山东:为工业化城市化开发预留空间
时间:2013-02-22 00:42:49  来源:经济导报  作者:牟德鸿 

  19日,山东省政府对外发布了《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经济版图的调整到了一个新阶段,是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真正走向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亮点突出。”曾经参与过方案前期课题研究、初稿起草和多次修改工作的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所长、研究员刘德军21日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在他看来,《规划》把全省国土空间划分为四类空间进行科学 布局,是极具创造性的科学务实之举。将全省15.7万平方公里的陆域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分别明确各类区域的主体功能,把开发和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是适应全省国土空间特点开发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区域调控的重要基础。

  刘德军介绍说,基于未来国土空间开发要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区分主体功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提供生态产品等理念,《规划》的制定遵循了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协调开发等科学开发原则。此间,有关专家团队为此颇费了一番苦心。

  “推进形成四类主体功能区,明确不同开发方向,完善不同开发政策,控制不同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美好家园(博客,微博),必将对我省的科学发展、永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刘德军这样描述《规划》的价值。

  一是适应全省国土空间多样性、非均衡性、脆弱性的特点,为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市化开发、为农产品和生态产品的生产都留出了足够多的空间。

  二是使科学发展有了切实有效的抓手。推进、建设主体功能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摒弃了“只见物、不见人”的发展理念,把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根本性任务,有利于促进实现不同区域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协 调发展,有利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成为进行科学调控的重要基础。《规划》提出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政策措施,为建立实施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及精细及时的空间管理,提供了一个可操作、可控制、可监管的政策平台、规划平台、评价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基础平台,有利于建立科学调控体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