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高房价非城镇化之福 政策稳定才是民众定心丸
时间:2013-02-18 15:50:36  来源:中国青年网 

  调控不懈怠、房价不折腾,把宝贵的精力集中到构建幸福的人居环境上,向上负责的“政绩”与向下负责的“民生”才会真正同频共振

  中心城市房地产行业“限购令”实施已近两年,“二手房市场再次火爆”的消息近日又有耳闻,畸高房价是否挺过寒冬又见暖阳?

  2月4日凌晨5点,本报评论员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房屋登记发证大厅,实地观察房屋登记量状况。现场了解到,尽管房管部门每天向社会发号400个,但仍供不应求。冬夜里,二手房过户再现通宵排队,折射京城楼市的“量价齐升”。

  面对民众预期的波动,调控手段还能否祭出新招?跳出房价看房市,新型城镇化的征程上,“住有所居”的幸福梦想如何承载?

  政策稳定是民众“定心丸”

  岁末年初本为传统淡季,热点区域房地产市场成交却日渐活跃。以北京为例,新房与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分别暴涨5.9倍和5.7倍,登记过户一号难求正因为此。价格方面,有机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住宅均价达1641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84%。

  与此同时,北上广深房价的“风向标”作用也在显现。2012年12月,在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54个、同比上涨40个,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46个、同比上涨25个。

  “再不买还会涨吗?”——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疑问。实际上,本轮限购调控可谓卡住“七寸”,投资投机性需求已被基本挤出。但仍处在关键时期的调控,也需正视民众预期的波动。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民众预期主要受担忧“土地财政”回流的影响。去年以来,继香河园地块、万柳地块后,北京玉渊潭地块再现楼面价近4万元/平方米的“地王”。而一度受“限购令”冲击,去年同比大幅下跌45%的北京土地收入,仅今年1月便超过去年全年的1/3。受此带动,北上广深等十大典型城市1月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增长77%,出让金收入同比增长更高达263%。

  平复民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预期,关键应切断“土地财政”对高房价的再度冲击。此背景下,为政者咬紧牙关保持调控政策的持续性,不重回“土地财政”的老路,方是稳定房价与预期的“定心丸”。

  “土地财政”是城镇化之祸

  大都市的房价波动,连着小城镇的未来走向。它们的背后,都藏着一只蠢蠢欲动的手——“土地财政”。

  住房市场化改革以来,一些地方的城镇化经常感染“土地财政”的痼疾,每每陷入房地产投资过热的怪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进城镇化”,如何在破除沉疴中前行?

  最近举行的地方两会上,可以感受到各地推进城镇化的旺盛热情。19个省区市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最高达53%。新一轮地方基建投资潮的涌起令人担忧,一些地方会不会放松或变相放松限购?

  “土地财政”一时之间也许能解城镇化资金之需,但单纯依靠它推进城镇化,只是饮鸩止渴地加速房价上涨,阻碍内需的扩大、抬高城镇化的门槛。

  居民收入中,房价占比越高,消费占比就越低,扩大内需的后劲就越不足。而房价收入比远离合理区间,并非大都市所特有,一些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动辄过万,严重影响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扩大。

  当务工收入难以承受城镇房价时,城镇化或呈现“潮涌”般的农民回流现象,或步入“城中村”、“贫民窟”的歧途,必然妨碍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无节制地依赖土地财政,必将导致房价畸高,让百姓难以安居,也销蚀着城镇竞争力。同时也是一种吃子孙饭,透支未来资源的做法,使地方同时面临继续发展和民生还债的双重压力。

  城镇化不是砖头瓦块的堆砌,“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它需要地方政府摆脱靠地价房价拉动GDP和财政收入的诱惑,更多关注城镇化的质量,关注居民生活的改善。调控不懈怠、房价不折腾,把宝贵的精力集中到构建幸福的人居环境上,向上负责的“政绩”与向下负责的“民生”才会真正同频共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