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2020年珠三角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
时间:2012-11-16 09:50:17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党的十八大已胜利闭幕。“生态文明”纳入党章,“美丽中国”首现大会报告。年末冬初,这两个充满诗意的词组犹如春风拂绿暖入人心,并继续受到党员代表乃至广东群众百姓关注热议。

  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褐色文明”曾经引领了经济飞速增长,但粗放的增长模式也一度制约可持续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广东近年步步探索,破解发展难题强调生态平衡的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落纸成文,珠江流域“污染整治”初战告捷,延绵珠三角的荫荫绿道成为绿色发展的纽带,大批污染企业转型升级,换来了更多蓝天与清新空气……

  多年的实践印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的论断,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支撑,是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美丽广东在行动。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去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到2015年,全省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环境质量稳中有升,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主要江河和海洋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到2020年,广东省要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珠三角地区率先建成生态城市群,基本形成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通讯员 钟奇振 策划统筹 张波

  方向之变

  走绿色发展生态立省之路

  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指路,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10年来,党中央对于生态文明越来越重视。而敢于先行先试的广东,也对此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

  在当年波涛汹涌的金融危机中,“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如何协调?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令广东找到了答案。

  汪洋在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从“软约束”向“硬约束”转变。

  省委省政府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作为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五大重点领域之一,2008年底,《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颁布,强调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其后,汪洋多次指出,环保部门要敢于当“恶人”,以环保倒逼转型。在破与立的博弈、舍与得的调整中,广州首批116家“退二”企业全部完成停业、关闭或搬迁工作;佛山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200多家,全市小火电厂和立窑水泥厂全部退出……“十一五”期间,全省经济总量增长超7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超额完成国家任务。

  今年,汪洋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生态立省道路,把绿色发展、生态立省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省环保厅厅长李清认为,生态立省战略要求的提出,标志着广东省就此拉开新阶段生态建设的序幕。根据广东省“十二五”规划,要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着力点,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布局之变

  新版图保护与开发并重

  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引领发展方向。5年来,一个个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为本的规划开始跃然纸上,陆续拉开了广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

  11月12日,投资超过74亿元的京信湛江东海电厂在省环保厅进行环评审批前公示,这是继宝钢湛江项目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后又一个落户东海岛的大项目。

  就在一个星期前,省政府最新印发了《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该规划以四类区域、五大战略格局布局广东科学发展新版图,将全省17.98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即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其中对佛山这样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偏重的珠三角核心区要优化开发。对湛江这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珠三角外围地区、东西两翼大部分地区和粤北部分地区进行重点开发。

  不仅在陆地,这种注重生态文明的发展思路也贯彻在南粤广袤的海洋。

  2011年,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今年5月,由汪洋倡议编制的《广东海洋经济地图》宣布完成。根据规划,广东海洋经济布局将“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我国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和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今年3月,省政府公布了粤东西北区域十二五规划纲要。这是继珠三角《规划纲要》之后,区域规划领域从珠三角拓展到粤东、粤西、粤北三大区域,实现广东区域发展规划的全覆盖。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尊重自然的规划思路正在南粤深入细化,珠三角9市建成全国首个环保模范城市群,这也是全国经济总量最大、覆盖面积最大、受惠人数最多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深圳市盐田区、福田区、中山市通过国家生态市(区)的考核验收,深圳市、珠海市和韶关市成为第一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增长方式之变

  绿色为引擎环保倒逼转型

  有了科学的规划格局引领,应如何付诸行动?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曾是横在广东人面前的一道选择难题,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正是达到两者共赢的破局之道。

  11月12日,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十八大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形容,“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这句话对于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同时,也付出过环境资源代价的珠三角尤为贴切。

  广东“十一五”以来大力推进污染减排,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将宝贵的环境容量留给那些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环境效益好的项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淡水河上游的深圳龙岗河曾经又黑又臭,经过多年整治,河岸边崛起了低碳工业城,还吸引了深南电路、冠旭电子及珈玮光伏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一些公司甚至在办公楼里建有空中花园。

  “近6年,龙岗区GDP增长了50%以上,而龙岗河全河段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七成以上,水质由重度污染上升为观赏性景观水体,实现了从黑水河到流动的城市绿道的巨变。”龙岗区环保水务局副局长王治仁说。

  从严从紧的环保政策除了倒逼落后产能转型,也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

  以空气污染物排放的大户火力发电为例,4336万千瓦现役燃煤机组全部配套了脱硫设施,1575万千瓦燃煤机组配套了脱销设施。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384家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中山长青集团(002616,股吧)是做传统燃气炉起家,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他们新近研发的喷火灶,节省燃气率可达30%。而以往农忙时被大量焚烧而污染空气的秸秆,长青集团将其研发成生物质能燃料,含硫量仅为煤炭的1/12。省长朱小丹在今年考察时,也勉励长青集团要继续做转型升级的“有心人”。

  一组组数据道出了广东历经绿色转型阵痛后的效果:从“十一五”至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关停污染企业1.8万多家,火电、水泥等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总量占全国的1/6。而自2005年以来,我省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直处于全国最先进水平,在经济总量实现从3万亿到5万亿的三级跳,增长超2/3的同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

  区域协调之变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而要让建设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变为现实,无疑是要让绿色发展普惠于民。

  今年4月,省政府印发了《广东省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按照 “谁保护、谁得益”、“谁改善、谁得益”的原则,采用“奖补结合”的方式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予以补偿和激励。省财政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生态保护补偿转移支付资金,以帮助生态功能区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如果说生态补偿是授人以鱼,那么绿道网和碳汇林的建立,则是授人以渔。

  今年4月29日,珠三角绿道网被建设部授予2011年全国人居范例奖。而在两年前的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绿道”这个新概念才第一次被摆上了与会者的案头。

  之后,一场轰轰烈烈的造绿运动随即在珠三角吹响了号角。至2011年底,继珠三角2372公里省立绿道和2828公里城市绿道全线贯通之后,绿道建设任务再次超额完成,实现“两年全部到位”的目标累计建成驿站345个,自行车租赁点373个,新增绿化2763公里,初步构建省立-城市两级绿道有机衔接的网络系统。

  绿道网不但成为南粤大地串联城乡的绿色纽带,还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创造了机会。广州增城市绿道网建成后,每月有3万名左右的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使沿线的村集体经济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快了53.6%……

  保护也是一种发展,广东省从去年起大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就是有力印证。根据规划,广东将利用4年时间(2012年-2015年),完成500万亩的荒山荒地造林,更新改造1000万亩疏残林。

  “通过实施森林碳汇工程,既保护了乡村生态环境,又为农民谋了福利,为国家贡献了碳排放抵减资源。”广东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副站长吴琼辉说,广东省碳汇林业融资重要平台广东碳汇基金亦于去年成立,首笔广东长隆集团1000万元捐款造林1.3万亩。

  制度之变

  建立生态文明长效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经过多年实践,一系列创新机制也为我省绿色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

  9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广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省份。当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揭牌,并且做了第一单“生意”:广东省内四家水泥企业以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为中国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配额交易。

  碳排放交易迈出了第一步,与之近似的排污权交易也进入了决策者的议程。

  去年,省环保厅起草了《关于在我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并正加紧与国家即将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相衔接,计划率先通过地方性立法,为环境保护的综合应用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近年来,仅省环境保护厅,就提出了绿色税收、环境收费、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排污权交易和绿色贸易等7项政策,有力地通过环境经济政策推动发展转型。

  2009年省政府颁布实施了《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成立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建立珠三角环保一体化规划专责工作组机制,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和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机制。

  经过5年来各市统一步伐、协同铁腕治污,东江毒瘤“淡水河石马河”告别黑臭,延绵13个地市的珠江基本濯清,空气质量优良率稳步提升……区域联防联控取得良好效果。

  建设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还通过各项考核制度的创新,植入到我省各级干部的执政理念。一方面,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体系。另一方面,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再唯GDP为评价标准,而是生态保护得越好、财政奖励越多,省财政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与其生态保护成效挂钩。

  按照国家的要求,我省“十二五”节能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比“十一五”期间高2个百分点;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在存量下降,前期削减力度大的情况下,到2015年,广东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2.0%、13.3%、14.8%和16.9%。到2015年,广东将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5%左右;到2020年,力争全省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5%以上。而在此期间,按照广东“十二五”规划,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5年约6.7万亿元。

  压力当前,但广东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将继续坚定前行。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布局,加快转型升级,探索市场机制……广东再次以新一轮经济发展探路者的角色,在南粤大地上展开一幅中国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美丽广东的幸福美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