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养老服务需强调公益性
时间:2012-11-10 13:25:3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木銮 香港城市大学高级副研究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许多地方近期出台新政,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养老服务。

    对比香港的经验,内地养老院的民营化有先天不足。特别是没有清楚界定政府和民间机构的角色、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香港的做法是,政府确保养老服务的公益性。政府有义务照顾民众的养老事宜,养老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一样重要,政府有专门的资金、人员来处理民众的养老服务。

    基于民营机构经营效率较高的现实,政府动用公款来购买民营养老服务,同时监察养老服务的素质。收入较低的民众进入这些民办养老机构,政府提供大量补贴。而一些收入不菲的家庭则将老人交托给服务素质高的养老机构,交托人独自承担费用。

    近年来,香港老龄化程度急剧上升,因此香港养老也面临一些挑战,也在不断检讨过往的政策。香港政府近期较关注家居养老,民众不需要进入养老院就可以享受养老服务。在地区层面上,社会福利署建立长者地区中心、长者日间护理中心、长者活动中心、家务助理队等等,各司其职。

   香港整体养老服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小区照顾、持续照顾、老有所为。特别是小区照顾和持续照顾值得内地学习。政策制定者常常提出,香港虽然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过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长者与子女、与亲友、与近邻的关系往往是紧密的。入住养老院意味着长者需要与陌生人建立新的联系,这对长者来说常常是巨大挑战。

    因此,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政府尽量让长者居家养老,而政府则拨出大笔资金协助长者在社区养老。

    除了政府有为之外,香港养老服务还有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政府对民间的一些倡议积极支持,并在财力上予以“鼓励”。

    养老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香港没有高调宣布要增加多少床位,也没有高调要求民营资金介入。政府履行其应有的职务:给养老服务提供财政支持;对养老服务进行日常监察。而民营机构也没有高调做善事。许多人认为养老服务是一项新兴“产业”,言外之意就是“赚钱”的宝地。而事实上,公益事业是最需要爱心的。

    2010至2011财政年度,香港政府拨给养老服务机构的金额达40亿元,其中,38亿多元是拨给民间机构的。有些机构获得数千万甚至上亿港元,而员工的工资却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许多从业者把献爱心放在第一位,因此宁愿从金融行业转入社会服务业来服务社会。而如果民营企业抱着赚钱的目的,政府抱着制造政绩的目的,养老服务是很难令人满意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