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环保NGO调研:大型纺织品牌在华供应链违规超标
时间:2012-10-09 09:47:47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谭少容 

“一批大型服装品牌对其在华供应链的环境管理存在重大缺陷,我们呼吁中外消费者用自己的表达推动品牌企业承担环境责任。” 108日,“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业第二期调研报告联合发布,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如是说。

据悉,为了推动品牌企业做出绿色选择,今年49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环保组织在京共同发布了《为时尚清污》调研报告。半年后,第二期调研报告如期出炉。

据马军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绿色选择联盟NGO组织与49家中外服装品牌展开沟通,询问其是否了解包括印染整理供应商在内的供应链的环境表现。截至107日,30家企业与NGO进行了沟通。为了具体了解各个品牌对印染整理供应商的环境管理,NGO组织于925日再次致信49家品牌,希望他们就材料供应商管理问题进行说明。截至107日,17家企业对此进行了回复。

面对环保组织对其供应链违规超标问题提出的质疑,H&MNIKE、溢达、李维斯、阿迪达斯、沃尔玛、巴宝莉、GAP 等一批品牌积极跟进,并通过其定期检索机制,主动识别供应链上的污染记录,还推动200余家纺织和皮革供应商企业对违规问题和后续整改做出了公开说明。其中阿迪达斯、NIKE、李维斯、H&M已经开始将管理向染整供应商延伸。

不过,英国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迪士尼(DISNEY)、J.C.PennyPolo 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22家品牌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它们或者消极回复,或者不予回复。环保组织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贯高调承诺环保的英国玛莎百货以“A计划”成为全球纺织业和零售业可持续经营标杆的,这家号称第一个达成了“零废弃”和“碳中和”,建立了“摇篮到摇篮”的商业模式的品牌,其疑似染整供应商污染排放,对当地社区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环保组织的质疑,玛莎百货一再回避和敷衍。

马军说,玛莎百货等不愿面对供应链污染的品牌企业,可以继续选择站在错误的一边,但它需要将这样的选择公之于众,而不是一面用所谓“零废弃”和“碳中和”等概念去装点自己的表现,一面任由供应链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滚滚排放,给中国的环境和社区造成损害。

马军同时呼吁,消费者要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作出选择。“我们相信玛莎百货、迪士尼、J.C.PennyPolo Ralph LaurenTommy Hilfiger的消费者不能接受以毒害环境、伤害社区为代价换取自己的时尚服装。为了环境和公众的健康,为了给我们的孩子们保留下一片安全的可居住的土地,我们倡议消费者向玛莎百货等品牌作出表达。”

新闻背景——

近年来,大型国际品牌和零售商开始将其订单从中国转出的报道不绝于耳。在欧美商场中,贴着东南亚、南亚甚至非洲国家制造的牌子的成衣越来越常见。

然而,环保组织在调查中发现,纺织出口份额的下降,主要是集中在成衣加工环节,而在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环节,中国仍占据世界最主要地位。由于中国相对其它纺织业加工出口国家具有多重比较优势,预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仍将是纺织材料加工生产的世界工厂。

仅从经济角度来看,中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中看似有得有失,然而从环境和社会角度来看,这样再分工却令人担忧。中国所失去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成衣加工环节,这个环节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水耗、能耗低,污染排放量少;而中国所得到的,是资本密集型的染整环节,这个环节难以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而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很大。

中国当前水和空气污染已经很严重,要缓解这样一种新的产业分工给中国环境造成更加不利影响,就必须大力控制污染排放。然而,执法不严,加之水等资源的价格偏低,导致染整企业普遍缺乏减排动力大量染整企业废水废气排放严重,甚至难以做到稳定的环境守法。

纺织业污染减排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公众和纺织工业协会等机构,都在努力加强环境监管,促进纺织企业节能减排。多数纺织品牌和大型零售商也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可持续采购政策。然而,大型品牌的供应链环境管理,还停留在一级供应商,也就是成衣工厂,而对污染最重的材料供应商的环境表现,则了解有限,有些甚至不清楚这些供应商是谁。可持续纺织所存在这一致命盲点,客观上为染整企业降低环境标准以赢得订单提供了向下的动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