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良治不能总靠书记发火
时间:2012-08-29 09:30: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为全亚洲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南站在一夜之间改变了模样。

  前一天,这里还是当地报纸口诛笔伐的“脏、乱、差”典型:电瓶车、摩托车、私家车堂而皇之地从“禁止任何车辆进入”的告示牌前驶过,大咧咧地在垃圾遍地的北广场上穿梭。三五成群的黑车司机在南站出口处“趴活儿”,等待区里的出租车却寥寥无几,连排队栏杆也已经被拆掉摆在一旁。

  第二天,这里却似乎“一夜长大”了。南京市的几家媒体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这里的变化:游客们习惯性地在路边招手,却鲜见出租车违规带客;偶尔有不识趣的司机将车开进广场,旋即便会有巡警上前开出罚单。看到一辆南京牌照的小车违章停靠在路边,执法队员也不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毫不客气地找来清障车。

  变化发生在8月22日这一天。据当地媒体报道,检查南京南站秩序后,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毫不客气地给出了脱稿批评:

  “我到铁路南站去,找半天找交警找不到。这样半个小时看不到交警,你能管好道路吗?……我们一个铁路南站14个单位和部门管,应该一点死角都没有;但是正是因为这样,责任主体不明确,他就可以推,板子打下去打得都不疼。”

  有媒体报道,当天下午3点,14个部门的45位负责人便齐聚一堂,要磋商“一个南京南站的长效管理方案”。第二天,变化显而易见地发生在这座车站里。

  毫无疑问,我们应当为南站环境的优化感到欣喜。但坦率地说,这种可以瞬间从“绿皮车变身高铁”的反应机制并不令人高兴,它背后的实质问题是:城市日常治理系统失灵,从而使“老大难”问题走上了“老大问责才能不难”的轨道。

  发生在南京的这个故事里,许多市民都从广播里听到了书记发火的录音,他的表达够直率也够坦诚:“我们执法人员到哪里去啦?都坐在办公室,既不到现场,又不发动群众,同时还不相信群众。群众举报了,还非得领导批一下才去处理,领导不批就置若罔闻。”

  结果,第二天的南京南站,几家出租车公司的督察组来了,20名综合管理办公室组织的保洁员来了,城管局和派出所共同增派的执法队员也来了。赶赴现场的地方媒体记者被告知,“所有部门都来人了”,于是“黑车没了,违停没了,连‘黄牛’也没了”。

  峰回路转的背后是一条清晰可见的逻辑链:在这个亚洲最大的火车站里,法治是“慢车道”,人治才是“快车道”。

  其实,稍微思考后便不难发现,寄望于“老大”解决“老大难”并不可行。归根到底,这只是种补充性的救急手段,并且往往会与媒体对于新事的热衷形成某种联姻。

  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难问题”都能引发官员问责——除非问题特别的“难”,比如南京南站的混乱无序;或者问题“难”得很特别,比如垮掉的大桥、坍塌的路面。而在真正朝夕相对的城市生活里,普通人更常遇到的情况,只是玄武门旁随地乱扔的废旧饮料瓶,或是宁夏路上胡乱停靠的私家车。

  问题的解决之道,杨卫泽的讲话已经给出了明晰的思路:“从现在开始,城管、交通等14个单位和部门要真正履行各自的职责,坚决担当起自己的职责。”与之相匹配的权责关系则是,公民能够获得独立渠道去影响并监督政府部门的行为决策。

  换言之,在外力的推动下“一夜长大”,不如让城市按部就班地慢慢“长大”。也唯有当城市治理以一种日常的方式进入你我的生活,这个城市才称得上成熟。

  最后回到南京南站的故事。在领导发火后的第三天,又有细心的记者跑到南京南站勘察。他问综管办的主任,增派的执法人员会不会长期驻守南站,得到的答案是“不确定”。记者随即又在附近转了一圈,并没有出现明目张胆停放的黑车。但在出站口和售票大厅,他又看到了“黄牛”们熟悉的身影。

  原来,他们将面包车停在了距离南站几分钟路程外的绿都大道上。

  瞧,果真没有什么城市能够真正的“一夜长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