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河南: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每10人中就有一名老人
时间:2012-07-19 15:16:18  来源:东方今报 
     日前下发的《河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显示,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到2015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57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7%。目前河南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1200万人,10个河南人中就有一个老人。为了引导社会关注养老话题,5月5日、6日,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河南新闻》推出系列调查报道——“关注养老”。(河南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胡静陈贞君东方今报记者刘长征)
 
  2035年中国将只有3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人,养老金短缺将是今后各届政府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政府对养老的投入将是“有心无力”。
 
  但是,普通民众面对汹涌而来的老年化,缺乏那些专家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无路我就跳大江。反正早晚是一死,人生不过梦一场”的勇气。《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表明,70.8%的人担心老年后生活不能自理,74.6%的人认为养老院数量和养老金太少。新京报
 
  ◎农村留守老人:
 
  天天盼过年团聚
 
  寇梅玲、张全城是许昌县蒋李集镇张宋村村民,老两口今年60多岁了,四个孩子外出打工,留下两个孙子和他们一起生活。由于重的农活干不了,老人把大部分耕地流转给了种粮大户,每亩地一年租金七八百元,加上政府每人每月发的60块钱养老金,一年下来,老两口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衣食虽然无忧,但老两口像小孩一样天天盼着过年。
 
  “俺们天天盼着过年。”寇梅玲说,老两口每年最高兴的时候就是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家里人才会都回来。
 
  在张宋村,像寇梅玲这样留守在家生活孤单的老人占大多数。
 
  张宋村村民张效仁说平时感到生活很空虚:“每天都是站在街头扯闲篇,打打牌,有时候急得没办法了,就骑着车上集上转一圈。”
 
  在农村调查时,记者发现,这里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不仅是生活的单调、亲情的缺失,更多的人担心,万一自己生了病身边没人照顾。
 
  ◎城市空巢老人:青睐居家养老
 
  同样是没有孩子的陪伴,城市里的空巢老人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呢?
 
  记者随机在郑州市南阳新村社区对60多位老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5%的老人感到生活孤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排遣方式;57%的老人表示通过参加社会活动能排遣一部分寂寞,只有8%的老人感到老年生活丰富多彩。至于未来选择的养老方式,55%的老人青睐居家养老,35%的老人认为进养老院更合适,10%的老人表示暂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和农村老人对养老的担忧不同,目前城里大部分老人已经能够接受居家养老和进养老院的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这两种养老方式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更多、更细致的服务。
 
  ◎农村养老院:“供大于求”
 
  在济源市承留镇敬老院,全镇49个村的五保老人都在这里由政府补贴免费集中供养。
 
  承留镇敬老院院长王宣生说,敬老院还每年给老人发两套新衣服,每个月发十块零花钱。虽然敬老院有100多张床位,但现在还有几十个空床位。王宣生表示,床位空余的情况不仅在济源,在许多农村敬老院是个普遍现象,这些床位本来是按需建设的,但是,目前敬老院的集中供养率只在43%左右。
 
  许昌县张宋村党支部书记张志茂认为,老人不愿意去敬老院主要是担心给孩子留下不孝顺的名声。记者发现,由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问题,造成了目前农村很多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
 
  ◎城市老年公寓“一床难求”
 
  和农村敬老院不同,现在河南很多城市的养老院都已经扩大了供养范围,除了五保低保老人可以免费入住外,其他有需要的老人,只要按月缴纳一定的费用便可以入住。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政府主办的老年公寓院长崔淑艳说,即便收一定的费用,目前管城区老年公寓也是“一床难求”。老年公寓一直在扩充改建,现在一共有150张床位。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公办的养老机构,这几年民办养老机构也大量出现,但也存在着软硬件水平低、收费过高等情况,虽然床位数比前几年有了提高,但居民养老时仍然难以选择。
 
  十二五期间达到
 
  千名老人30张养老床位
 
  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副处长刘晓军认为,养老事业最终的目的是社会化的养老,就是说老人可以自理的时候,政府能提供必要的居家养老服务;在老人不能自理想入住养老机构时,也有低、中、高档的养老机构能让其入住。
 
  他介绍,现在我省的养老机构,大约有3600家,总体床位能达24万张左右,十二五期间,在机构养老方面,我省要达到每千名老人30张床位。这就要求在每一个省辖市,要建一家示范性的养老机构。
 
  ·建议
 
  应大力发展“商业养老”字号
 
  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养老金计划和商业养老保险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主要由政府承担,是实现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重要途径,用以保障社会基本的养老需求。目前,我国这一部分的养老保险在全社会养老保险中的占比颇高,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颇重,但即便如此,相对于未来庞大的养老需求,基本养老保险仍显得捉襟见肘,这也是为何从政府到公众,都急于寻求新的养老模式的主要原因。不过,相比“以房养老”,未来政府不妨将更大的力气花在发展职工养老和商业养老上,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推动职工养老和商业养老发展。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职工养老和商业养老的比重都要远远高于基本养老,特别是商业养老,可以说是真正发挥着保障养老生活品质功能的作用。不过,商业养老产品的发展,离不开信用等级高、收益相对较高且稳定的金融产品或投资项目的支撑,而这在我国仍是需要发展的领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