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卫像打马赛克缘于文化气氛紧张
时间:2012-07-11 11:01:08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付小为 
    央视在播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报道时,将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作品大卫阿波罗的下体部位打上马赛克。此举迅速招致网友一片声讨。在首播3个多小时后的新闻复播中,雕像上的马赛克已被除去。

  被“穿衣服”,恐怕是大卫雕像展出史上的头一遭。对于熟悉该作品的人而言,马赛克毫无疑问是个笑话。即使从没看过的人,马赛克难道禁得了看客的艺术联想?

  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央视编导应当不会没有考虑过。实际上,直播到复播的内容变化,正是历经“挣扎”的表现。虽然截至发稿时,央视方面仍未就此作出回应,但外界普遍认为,马赛克的症结,无非是低俗认定上的歧见。而前后的反复中,可以看到,对于所谓“俗”的判断,央视其实是难以吃准,捉摸不定的。

  毋庸置疑,身为国家级媒体,央视的选择、判断、取向,有着媒体功能之外的意味,这决定了它在审核和播放上的慎重态度。有电视从业者对央视的做法表示理解,认为打马赛克是为了避免对部分观众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问题在于,这种对负面效果的疑虑,究竟是一个裸体雕塑自身带来的,还是社会文化气氛造成的。

  为一件伟大艺术作品打上马赛克,令人诧异的不只是央视的谨小慎微,而是这种谨小慎微、疑虑重重后面的社会气氛。或许有人会作出辩解,马赛克事件只是孤立事件,与社会气氛扯不上关系。其实,社会气氛会影响社会具体行为,如果社会气氛不是高度敏感而紧张,外部审查不是常常内化成自我审查,马赛克事件就难以发生。     

  社会文化气氛应予正视。历史经验表明,高度敏感的文化氛围,往往会带来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下降,进而带来民族文化精神的萎靡;而宽松的文化氛围,并不代表文化标准或伦理标准的下降,反而能够激发社会的文化创造力,令民族精神高扬和自信。

  当前,国家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国,把文化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战略性位置,进而提出了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等系列重大命题。应该看到,社会文化气氛与这一国家目标高度相关。只有文化气氛相对宽松,人们在进行文化活动时,不必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心灵自由舒展,不必担心犹豫,文化创造力才能喷涌,文化自信才能建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真正实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