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小城镇建设改变中国中部贫困地区农民生活
时间:2012-07-09 14:34:38  来源:新华网江西频道 
新华网江西频道7月8日电 题:小城镇建设改变中国中部贫困地区农民生活

  新华社记者沈虹冰 郭强

  “日子比过去强多了,收入也比纯粹种地的父辈多很多。”35岁的吴其文站在自己开的手套加工厂门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吴其文是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镇的青年农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洗脚上岸”进城务工的新一代“农民工”。在浙江义乌打工积累了数年的资金和人脉后,他回乡召集12名当地农民进入了他的小加工厂,为中国最大小商品批发城做起了加工商。

  和吴其文父亲年纪差不多的张国瑞种了一辈子地,最近被永平镇垃圾处理中心聘为垃圾焚烧工人,亦工亦农的生活使他比过去忙碌了很多,但每月收入也增加了1050元。

  张国瑞说:“我60多岁了,没法外出打工,现在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增加收入,同时也为家乡做点有益的事,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这是有意义的事。”

  吴其文和张国瑞这两代农民如今都生活在赣东北贫困地区的永平镇上,这个集镇的所在地原来是中国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所在区域。

  2008年,永平镇在江西省率先实施村镇联动整治试点。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村镇共享”的整体思路,永平镇强化核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民进镇居家创业。

  四年来,永平镇47个村镇联动点,共吸引1万余农民进入集镇,镇区面积增加了1平方公里。永平镇的负责人介绍说,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实施的指导思想下,农民进入集镇后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展,生活和环境也有了许多改变。集镇成了当地农民除了走向沿海和大城市打工之外的新选择。

  “只要农民在集镇中进得来、留得住、富得起,生活状态有看得见的变化,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就能产生许多新的契机。”这名负责人说,2011年,永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6元,较2006年增加了3630元。

  “这里离义乌不到300公里,不算远。我加工一双皮质手套批发出去35元,毛利8至10元,付给工人3至5元,扣除厂房月租1000元,收入还不错。”吴其文说,关键是家里的老人孩子以及田地,都可以照顾上,而且还有时间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这比在城市打工时的生活状态要强很多。

  在中国中部的江西上饶市,这种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的乡镇达到67个,不仅改变了当地的环境面貌,更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状态。

  据上饶市委书记董仚生介绍,截至去年年底,上饶市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47.2亿元,实施新农村建设村点8100个,惠及三分之一的村庄和农户,涌现出一批村容整洁、生态优美、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村落。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6134元,增幅达15.4%,高于当地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