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陕西神木县生态治理工程成少数人暴富工具
时间:2012-06-17 08:18:28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赵锋 

    因煤而富的陕西榆林神木县正在上演一场遍淘“黑金”的风波。

  连日来,上述风波正在发酵,风波的核心是当地以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下称综合治理)为名,在地处能源金三角腹地的陕蒙界河周边行淘“黑金”之实。投资数千万元治理采空区,回报却高达数亿元的生意,让环境脆弱的陕北满目苍夷。《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种以“综合治理”名义进行的挖煤,常常采取效益最大化的露天开采形式,致使陕蒙界河周边资源采空区再次承受环保之祸。

  界河之祸

  这种露天挖煤作业之后,弃土弃渣不断地侵占河道,让原本最宽50米的河道被缩窄致内蒙古一边仅剩十几米宽。

  位于陕西省能源重镇榆林市神木县中鸡镇高家畔附近的一条名叫活鸡兔沟界河,最近接连迎来了水利部门的检查。这条发源于红碱淖北部、内蒙古境内的黄河二级支流流经陕西省神木县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之间,河流中央不但被作为陕西、内蒙古分界而令当地人印象深刻,更是由于在该河流域埋藏着价优质好的煤炭资源而闻名两省。

  这条界河流域内的多家煤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成为当地一些人的致富缘由。多年超量采挖之下,这些煤矿在河流周边造成了“塌陷区域”。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曾经有开采手续的煤矿被陕西省、榆林市有关国土资源及煤监部门在2009年吊销。不过,在黑金诱惑之下,从2010年开始,在这条河流周边的陕蒙界河“活鸡兔沟”段的露天采煤开始大肆开采。这让该条河流的河道愈发变得狭窄,甚至出现断流的现象。因为挖煤而遗留下的弃土弃渣堆不时侵占河道,这给夏季河流行洪安全带来了隐患,更让河流域周边常常成为黑色污染地带。

  6月1日上午,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会同陕西、内蒙古水利厅等部门今年第二次对露天煤矿侵占河道进行现场检查。现场露天挖煤侵占河道令人触目惊心:活鸡兔沟南岸高家畔附近不到一公里长的河道内3家大型露天煤坑正在作业,其中的两个露天煤坑直接在河道内挖煤,另一个煤坑挤占了河道,将大量剥离的废土废渣倾倒在河道内。轰鸣的大型工程车辆源源不断地将弃土和原煤运上河岸。而在这种露天挖煤作业之后,弃土弃渣不断地侵占河道,让原本最宽50米的河道被缩窄致内蒙古一边仅剩十几米宽。

  “这严重影响河道的行洪安全,也给河流周边的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有关检查人员直言不讳地表示, “从去年至今,水利部门已经发现在该河流有关河段出现这种采煤侵河的问题后,曾多次给有关挖煤单位下达停工通知,但难以阻挡由神木县综合治理项目为名的采煤工作。”

  但在神木县政府看来,在上述河流区域的挖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采煤,而是一项惠及河流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采空区建设项目。神木县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条河流有关河段县政府正在实施的是“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项目”,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让这条河流在陕西境内的水流更清,从而惠及下游大柳塔镇数万群众。

  然而,水利部门的官员并不认可神木县的说法。上述现场检查的一位水利官员表示:“由于打着综合治理的名义进行的治理工程,并不需要国土资源、煤炭、安监、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审批手续,其挖煤留下的河流问题让水利部门头疼不已。其中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这条河流夏季的排洪问题。”

  因为地处环境脆弱的毛乌素沙漠鱼与黄土高原接续地区,一年所有的降水几乎都集中在夏季,露天挖煤很容易给河流周边地区带来安全隐患,更对河流周边生态带来问题。所以在今年2月份,当该河床被挖断之际,陕、蒙两省水利部门不得不紧急同时前来核查情况,并阻止相关施工,试图将界河之祸降低到最低程度。

  但这种努力收效甚微。这条黄河的支流已在综合治理的挖煤行动下快速变窄,或再过一年半载就几近消失了。

  不可承受之“治理”

  “综合治理”变相成为一些人暴富的工程,更让脆弱的陕北生态遭受因治理而来的巨大压力。

  据本报记者了解,上述被露天煤矿挖断的活鸡兔沟界河周边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就被当地一些部门当做财富自留地。因为煤层浅,宜于露天作业,一段时间狂挖乱采的事实让界河河床被挖得千疮百孔,并形成无数沉陷问题。在1993年,国务院19个部委领导现场检查督办,才让该河周边的烂挖黑金现象得到缓解,河流也消停了几年。

  随后,神木县有关部门又批准了3家煤矿,进行有序开采。而随着本世纪初以来煤炭价格水涨船高,私采现象又猖狂起来,到2008年更成了开采的高峰之年。

  当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述水利部门的停工通知不但难以阻挡挖煤的综合治理项目,即使是当地的煤炭、安监、公安等煤炭主管部门也难以制止其对界河的“挖煤工程”。因为该工程有神木县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领导办公室批准的有关手续,而这个办公室出具的所谓手续与传统意义上的煤矿“路条”并不一样。

  本报记者调查得知,神木县采煤沉陷区和火烧隐患区综合治理领导办公室(以下简称“综合办”)由神木县一位王姓县长助理负责。该部门是集露天煤炭审批权和管理权限于一身的“特殊单位”。

  日前,当记者来到该办公室时,一名与其合署办公的外单位人士称,综合办的人比较忙,最近都在开项目会议。记者联系到综合办有关人士请求了解情况,一位负责人强调,活鸡兔沟界河为采空区,存在塌陷以及煤炭自燃隐患,神木县主要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才对这个区域进行综合治理的。

  但对于此种解释,当地有不愿具名的人士质疑,当地有门路的人都能从综治办拿到工程。而这种工程明显的好处就是以数千万元的小额投资换来半年1亿~2亿元的收入。“里面的道道深着呢,内行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在神木县和另一采煤大县府谷县,都有以综合治理和修路的名义进行露天采煤的工程。这种工程的审批手续比较简单,效益也非常明显。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打击也较为明显。”

  不少当地学界人士认为,“综合治理”变相成为一些人暴富的工程,更让脆弱的陕北生态遭受因治理而来的巨大压力。因此,有不愿具名的学者建议,对如前述界河治理项目,陕西省河道、煤炭等部门应该展开监控,以防止“综合治理”项目在资源丰富的陕北地区严重变味,从而带来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