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城市群的名义 去赢得四川未来
时间:2012-06-08 11:19:15  来源:同花顺 
 ■本报记者 刘琴

  当时间的纵轴定格在2012年,四川,作为全国资源大省、人口大省,正在爆发新一轮发展激情。

  就在上一年,四川GDP首闯2万亿元大关,四川财政,由“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转变。规模与速度双高,总量与质量共增,当前与长远兼顾,富民与强省同步。

  四川基本省情的若干重要方面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正在发展为国家新的开发开放前沿、内需市场腹地、重要产业基地和重要经济增长极;四川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快速增长阶段,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已经迈上一个大台阶;四川正进入经济规模与速度双双快速增长的跨越发展时期,处于量的积累之后质的飞跃的转折发展阶段。一个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正在崛起,一个经济大省,正在向经济强省跨越。

  同样是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天府新区横空出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重大的历史机遇,如何转化为内部发展的动力?幅员辽阔的巴蜀大地,如何创造共同发展的奇迹?从灾后废墟中坚强扬出的经济发展曲线,如何延展?

  路径何在?支点何在?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势而为,是制胜之道。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当城市化趋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以城市群集结发展,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也成为四川发展战略的不二选择。

  以“圈”的形式聚集能量

  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四大城市群;

  2009年10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1年1月,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四川将加快推进“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思考四川发展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以人为本,共同发展,成为四川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样一种发展战略的选择,究竟基于何种判断?

  首先,是对中央精神的深刻领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十一五”规划也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城市化速度加快、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群健康发展,既是“十一五”期间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也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十二五”规划中,继续把城市群作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战略选择,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其次,是四川作为后发地区,对先发国家及地区的主动借鉴。城市群的兴起,已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与发展的大趋势。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越来越多的城市为进一步提升竞争力,选择了抱团发展。诸如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600558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601099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放眼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其发展历程,犹如一盏灯塔,为中国未来城市“集团”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当成渝经济圈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区域时,夯实四川整体实力,蕴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内在动力,就成为四川新的发展坐标必需的参照。

  第三,是来自对四川省情的理性判断。

  时间回溯到2007年12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召开。

  就在这次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对四川现状进行了深刻而理性的分析: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更为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相对于全国整体发展水平,经济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城乡差别较大;关系民生的矛盾和难题不少。凡此种种,都是四川面临的严峻的,有些甚至是独特的挑战。

  如何应对,一应措施中,全会提出,重点打造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四大城市群。

  其后,“四大城市群”的战略构想贯穿于四川整个“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之中。

  紧接着,2011年,在提交四川省人代会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再次强调,“以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大中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加快培育四大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今年3月1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发表了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的署名文章《努力走出一条西部开放之路》。文章纵横捭阖、洋洋洒洒,充满了对四川今年建设的自豪与对未来的期许。事实上,这篇文章,正是对四川新一轮发展战略部署“把四川建设成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深刻解读。

  4月,刘奇葆的另一篇署名文章,《努力走在西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前列》,在第4期《学习与研究》杂志发表。同上一篇文章一样,“区域合作”再度成为一个重点论述内容。

  这里的“区域合作”,不仅是国内的各区域、次区域、泛区域合作和国际区域合作,还包括川内四大城市群之间的合作。

  四川的发展,必须是四川整体的发展。早在2007年12月的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这一思路就已明确提出;到2010年11月的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刘奇葆再次强调,要变“内陆盆地”为“发展高地”,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从“国”到“域”,一字之变,传递出对幅员辽阔的巴蜀大地同奔富裕的美好期许,折射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四川的崛起,将是一场不同于沿海地区既有成功经验的全新开放进程。以“合”为纲,整合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实力,显著提升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巩固和发展四川在西部经济格局中的优势地位,进而依托区位特点,走出西部,四川将闯出一条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路。

  从一点到多极,四大城市群发力

  对于四川四大城市群而言,2011年最大的收获在于,每一个城市群,都有了排头兵。

  这一年,四川经济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GDP总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同时,多年来成都一城独大的局面有了改观的可能:绵阳、德阳、宜宾、南充、达州、凉山六个市 (州),GDP总量齐齐突破千亿元大关。

  其中,除绵阳、德阳属成都经济区外,宜宾属川南城市群,南充、达州属川东北城市群,凉山属攀西城市群。

  相对于成都作为成都经济区绝对的龙头老大而言,长期以来,川南、川东北以及攀西三大城市群各城市相互间难分伯仲,各地民间也常有“谁为老大”的口舌之争。竞合,竞合,竞争是必然,也是发展的动力,但,从经济规律而言,一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必定会对区域发展形成正面推动力。

  川南4市,北连成都,南面云贵,东临重庆,西靠攀西,是仅次于成都经济区的省内第二大城市群。在成渝经济区内,川南既是交通走廊,又是经济走廊。如何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打造成渝经济区的“大盘”中重新定位川南未来发展路径?省委、省政府希望,川南地区能够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中实现异军突起、跨越发展,进而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2011年,宜宾GDP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91.18亿元,同比增长15.6%,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4位,增速比2010年上升了4位,创下近10年的最高位次。除大力发展白酒产业外,宜宾综合能源、化工轻纺、机械制造等优势工业也全域并进,为宜宾GDP突破千亿大关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宜宾现代化港口的建设,更为宜宾谋局未来奠定了先机。

  审视国内,发展临港经济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有专家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我国将近一半的GDP主要是产生在距离沿海200公里以内的62个地级市,在这沿海200公里范围,用不到30%的陆域土地吸引了80%以上的外来直接投资、生产了90%以上的出口产品。因而,建设宜宾港,打造四川通江达海的“桥头堡”,不仅是宜宾发展的需要,也是四川的需要、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的需要。

  川东北城市群,业已形成南充、达州双子星。

  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强势发展,是南充市GDP疾步迈入“千亿元俱乐部”的强大引擎和重要推手。在南充市发改委,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不等式:4年>56年。这意味着南充近4年吸收的投资,超过了之前56年的投资总额。对这一令人咂舌的不等式,南充市发改委主任尹才勋做如是解读:正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为南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承载空间。

  不仅于此。南充想做的,不只是川东北的中心城市,更是成渝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

  无独有偶,对于南充的近邻达州而言,扩大开放,融入成渝,正是其打开的新一扇发展之窗。

  突出东向,加强与长江中下游武汉、长三角经济区等沿江地区的经贸联系;强化西向,加强与成渝两地的市场对接;开拓南向,扩大与云南、贵州和珠三角经济区的市场合作;加强北向,承接西安大都市的经济辐射。达州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攀西双城,攀枝花和西昌,一衣带水,密不可分。著名经济学家、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曾经这样评价两地合作:攀西的钒钛、稀土、水电和农业四大产业在全国占有很大优势,而且整个区域,就只涉及两个市州,行政壁垒少,合作的基础很好,容易在短期形成真正的合力。

  事实上,两地早在2009年就结下深度合作联盟,宣告联手打造以攀枝花、凉山为中心的攀西经济增长极。今年2月6日,攀枝花—凉山区域合作第三次联席会议举行。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努力争取将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产业、交通等方面通力合作,推进“两化”互动,联手打造攀西城市群。

  六星璀璨,新的城市力量正在促进全省“一极支撑、多头并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全省经济版图将由此重塑,一条“盆地”变“高地”的经济战略演进路径益发清晰。

  5月9日,省党代会召开前夕,历经两年艰苦奋战的内(江)遂(宁)高速公路正式宣告全线开通。当天举行的全程通车典礼,宣告四川川东北、川南两大城市群从此无缝对接,成为献给省党代会一件最隆重的贺礼。

  天府新区,跨地域合作的经典

  成都蜀都公证处主任钟良,至今依然记得2010年底的一次朋友聚会。就在那次聚会上,他听说了一个“小道消息”:四川要建天府新区,要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07年到2010年,中国城市规划院牵头进行“成渝城镇群规划”,里面第一次提出天府新区概念。这是天府新区第一次出现在政府规划之中。

  2010年9月,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天府新区”的概念第一次公开亮相。会议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天府新区正式跻身国家发展战略。

  消息传来,钟良非常兴奋:“听朋友说,刘奇葆书记曾经说过一句话,在他的任内,一定要为四川留下一点东西,指的就是天府新区。太好了,我对四川的发展有信心了。”

  一个产业成都,就承载了四川GDP总量的三分之一,两个产业成都,将是什么概念?

  瞬间,天府新区不再是川内私下热议的一个话题,不仅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赴四川采访,全国各大论坛,特别是西部各地论坛,有关天府新区的帖子一时间铺天盖地。

  今年3月22日,一篇题为《新机遇 新动力 新希望——有感于奇葆书记莅临资阳调研》的帖子在资阳网论坛发表。短短两天,帖子点击率已经达到8300多次,网友跟帖440多条。

  显然,兴奋的不止钟良一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也是这个兴奋人群中的一分子。李晓江主持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渝城镇群规划、重庆两江新区规划,也是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的总规划师。

  2010年11月,正在北川执行援建任务的李晓江第一次听说了天府新区这个概念,顿时,他眼前一亮:“四川太有眼光了。”

  他认为,新区建设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个手段很有力量。从浦东到滨海再到两江新区,一个新区往往能撬动一个区域性的板块。而且,天府新区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是一个跨行政区的概念。比如浦东、滨海、两江新区,其所涉范围都在同一个直辖市,而天府新区是一个跨行政区的概念,它包括成都、资阳、眉山的一部分。李晓江认为,这是很高明的地方,对于四川的整体发展必定推动巨大。

  作为一个规划师,李晓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他说,天府新区1000多平方公里,涵盖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综合了城市社会管理的所有领域,这是国外几乎没有的案例。参与天府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无疑就是在参与这个伟大的时代,伴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

  2011年,天府新区元年,注定载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史册。

  天府新区为什么如此扯动眼球?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在不同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先后扮演过中国经济牵引机、发动机的角色。如今,当“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产业转移浪潮汹涌而至,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是气势如虹。由此,《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应运而生,中国经济发展的崭新一页正在书写。

  建设经济增长极,是区域经济的一个根本性任务。如果说成渝经济区是未来中国发展的经济增长极,那么,天府新区,就是成渝经济区“双核”发展格局的“核中之核”。无疑,抓好天府新区建设,对做大做强成都这个极核,进一步拓展四川发展空间,凸显四川发展优势,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在成渝经济区的竞合发展中更好地发挥辐射聚集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省委做出重大部署,要将天府新区建设作为今后几年我省的“一号工程”,而“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则是天府新区建设的核心目标。

  诞生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推进之时,成长于世界经济格局巨变和中国经济转型之际,天府新区建设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站在全球发展视野、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结合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启动的一次重大战略,是时代赋予四川的历史使命。天府新区,将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为强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成为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有力支撑,成为四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产业集聚。

  而对于四川正在大力推进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天府新区也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所谓新区,泛指重定边界的、已建立完备独立调控系统的行政区域。这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上是一个新的概念。为确保创新理念在规划中实现,保证规划质量,天府新区规划之前进行了选址论证和10多个重要的专题研究,中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与省城市规划设计院组成联合工作组,20个省直部门和3市相关部门全面参与规划编制。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打破了行政区域限制,随之建立的,是一套全新的决策机制、用人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其总体规划的内容,又通过分区规划、城市设计等层层落实。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认为,这次天府新区规划体系的建立,是对国内跨区域战略性规划法定化的有益探索。

  就川内城市群发展而言,天府新区不仅是连接成都市域经济各圈层,也是连接泛成都经济圈的特殊区块。规划不仅贯通了成都市域经济的三大圈层,而且把成都市域经济圈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联系起来。抓天府新区建设,实际上是推动大成都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四川“两化”互动,推动四川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具有综合示范意义。

  围绕着天府新区建设,一系列创新性的跨区域合作接踵而来。

  今年3月,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宣布,近期将取消成都、眉山、资阳三地原每分钟0.36元的移动业务跨行政区通话费,实现中国电信移动用户在028区域内的任一地点拨打三地电话,均按本地通话费标准收取。这势必将进一步促进三地信息交流,降低三地的经济运行成本。这是继2010年1月31日起实现的眉山、资阳地区本地网升位,并入成都本地网,统一使用长途028区号后,更具实质意义的三地融合。

  4月,天府新区消费维权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简阳市西雅图酒店隆重举行,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三市工商局签订了《成都市、眉山市、资阳市工商局天府新区维权合作协议书》。这一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成都、眉山、资阳三地的消费者在任一地区进行购物、旅游等消费活动时有了更加直接和便捷的维权保障。

  同时,四川正在构建专门针对天府新区的,从国家级到省级、市级、县级的优惠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分层级、综合配套,除了最大限度地集成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建设、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国家支持政策外,省政府、相关市、县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也将制订支持天府新区建设的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

  据悉,省级层面优惠政策共十条,其中涉及财税方面的政策有五条,涉及金融、土地、价格、对外开放、集聚优秀人才方面的各一条。

  一切迹象都表明,天府新区已经不仅是一个地区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思路。因此,天府新区一方面承载着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引领西部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的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担负着探索内陆开放、创新发展的改革重任。

  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已然莅临四川。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